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4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49篇
耳鼻咽喉   66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1篇
口腔科学   253篇
临床医学   843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92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17篇
综合类   1639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427篇
  2篇
中国医学   2306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420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其标准术式为保存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由于各种原因,术后常发生相应并发症。分析我们1995~2004年资料完整的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120例,结合献探讨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49例.经2-3次针刺痉挛完全停止,治疗后半年复查,无复发,近期控制率为100%。治疗后经1-3年复查,凡治疗后坚持每半年针刺1次者,无复发,未坚持者,1年后复发率为86%,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93.
994.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200例姜健山东曲阜市红十字医院(曲阜273150)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中医称为“口僻”。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措施。尤其是重症面神经麻痹及3个月以上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容易落下面肌...  相似文献   
99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常见病,笔者10余年来采用针灸配合火罐治疗本症5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57岁;左侧病变35例,右侧病变17例;病程1天~1年余。均经中西医诊断确诊为面神经麻痹。 治疗方法 取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翳风穴为主穴;配穴取风池、牵正、颧髎、太阳、瞳子等。采用透穴法,如地仓透颊车、瞳子透太阳、阳白透鱼腰等。前1~3天以弱刺激为主,症状稳定或好转时,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留针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为30分钟,间隔10分钟行针1次,以使气至病所。在留针期间用艾灸,以助针力。好转后可配以拔火罐,一般1O分钟,隔日1次。 发病初起每日针灸1次,持续1周,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针3~5次。10~13次为1疗程,如需第2疗程,  相似文献   
99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口癖”、“口眼歪斜”,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起病突然,每在睡醒时,发现一侧面部呆滞、麻木、松驰,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  相似文献   
997.
中耳乳突手术并发面瘫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中发生面瘫的原因,寻求更好的防治方法。方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分别行乳突根治术,乳突改良根治术、Ⅰ型鼓室成形术及Ⅲ型鼓室成形术。结果:23例面瘫病例中,16例术中即刻发生面瘫,即行探查及面神经减压术,术后除2例额肌活动欠佳,2例完全性面瘫,余12例均于术后2个月至2年内恢复;7例表现为迟发性,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痊愈。结论:面神经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中耳乳突手术中操作不熟练等因素是中耳乳突手术中容易发生面瘫的主要原因,对术中即刻性面瘫,提倡早期探查,对迟发性面瘫应加强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8.
999.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兔面神经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在腮腺局部注射对面神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只。A组左侧为实验侧,B组左侧为阳性对照侧,A、B两组右侧为阴性对照侧。常规麻醉,暴露面神经的上下颊支,并在其周围注射相应的药物,A组左侧注射平阳霉素,B组左侧注射消痔灵,两组右侧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在术后第1、3、6周进行面神经功能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组织学观察。结果:(1)A组两侧术后各周期内未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B组左侧则在术后第3周出现明显的面瘫,第6周无明显恢复。(2)A组左侧在术后各周期内面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下降,P>0.05。B组左侧则在第3、6周面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明显,P<0.05。(3)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术后A组左侧神经组织学形态结构各实验周期内基本正常。而B组左侧在术后第3周出现明显的神经变性,6周时略有恢复。结论:平阳霉素在家兔面神经周围注射后不会造成面神经变性,这为在腮腺区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提供了理论上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周围性面瘫现在临床上具有不确定科室治疗的情况,虽有小部分患者有自愈的可能,但仍有很多患者最终面部不对称,影响美观,留下终生遗憾。我们将2000—08~2006—08的30例患者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