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725篇
内科学   386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175篇
预防医学   960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445篇
  7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血清P53蛋白、P53抗体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与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进行对照.方法 正常组30例,肺良性疾病组10例,肺癌组45例.肺疾病全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检测血清P53蛋白及P53抗体.正常组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检测血清P53蛋白及P53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在肺良性疾病组和肺癌组病理组织检测突变型P53蛋白.结果 血清P53蛋白在肺癌组分别与正常组和肺良性疾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53抗体阳性率经x2检验,在肺癌组分别与正常组和肺良性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抗体阳性率在鳞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P53抗体阳性滴度与肿瘤大小具有相关性.结论 血清P53抗体为P53基因突变所导致,血清P53抗体对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南京市餐饮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情况。方法对2009至2011年9月从业人员中沙门菌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年来一共检测从业人员肛拭样90344件,检测沙门菌阳性标本130件,阳性率为1.44‰,分群中历年来以C群和B群为主。结论沙门菌在本地区的阳性携带率相对稳定,但菌群在慢慢发生变化,卫生监督部门应该及时掌握流行动态,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督管理,防止沙门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4490例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及流行病学分布情况。结果该组临床标本的阳性率为24.01%,其中痰液标本20.33%,尿液标本45.6%,血液标本25%,脑脊液标本8.33%,脓液标本20%,阴道分泌物标本25%,尿道分泌物标本14.86%。共1078例临床标本检出病原微生物,其中呼吸病房843例,阳性率34.32%;消化病房167例,阳性率12.35%;心内病房56例,阳性率11.99%;普外病房12例,阳性率5.58%(表2)。检出多种病原菌的88例,占8.16%,共检出病原菌1166例,其中革兰阳性菌431株,占36.96%,革兰阴性菌524株,占44.94%,真菌211株,占18.09%。结论目前,本院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总体依旧不高,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升新生儿血培养质量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2 640例作为观察对象,合计留取(共送检)2 893次血培养标本,其中2017年10月—2018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 236例,合计留取1 376次血培养标本为PDCA循环法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 404例,合计留取1 517次血培养标本为PDCA循环法实施后。本科室有36名护理人员,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血培养知识知晓率、采集规范率以及血培养假阳性率。结果:PDCA循环法实施后护士血培养知识知晓率(94.44%)高于实施前(66.67%),血培养采集规范率(91.67%)高于实施前(63.89%),血培养假阳性率(1.25%)低于实施前(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升新生儿血培养质量,提高护理人员血培养知晓率和规范率,降低血培养假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为分析某学校腺病毒暴发疫情期间患者、密切接触者、非密切接触的健康学生等不同类别人员的腺病毒感染情况,对该校上述几类人员的腺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与分析。方法采集鼻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方法,对该校患者、密切接触者、非密切接触的健康学生进行了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总体阳性率为24.25%,其中住院患者腺病毒阳性率为55.8%,发热未住院学生的腺病毒阳性率为39.2%,有症状但未发热学生的腺病毒阳性率为27.0%,密切接触人员腺病毒阳性率为15.28%,非密切接触健康学生的腺病毒阳性率为9.81%。密切接触者与非密切接触健康人员的合计阳性率显著低于确诊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χ^2=285.6533,P=0.000);非患者中密切接触者的腺病毒检测阳性率又显著高于非密切接触的健康学生(χ^2=9.1696,P=0.002)。结论腺病毒感染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密切接触的健康人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云南省普洱市小儿TORCH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小儿TORCH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就诊的1 194例患儿,并分为5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TORCH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分析比较TORCH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和TORCH感染率。结果患儿TORCH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率明显低于IgG,IgM阳性率为0.00%~3.10%,IgG阳性率为10.13%~82.24%,TORCH总感染率为96.98%;各年龄组单项TORCH感染率及TORCH总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年龄组间各单项感染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TORCH感染率及各单项感染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小儿TORCH感染以CMV为主,其次为RV和HSV,TOX感染少见;TORCH感染率无明显季节性差异,且各年龄小儿TORCH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查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血常规检验者共9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组90例受检者:A组45例为检查结果异常者,B组45例为检查结果正常者。两组都予以血涂片分析,比较假阴性率等指标。结果 A组假阳性率为53.33%,明显低于B组的86.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假阴性率为46.67%,B组为13.33%。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血常规检验中积极应用血涂片分析法,可取得较显著的成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8.
<正>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常见的血源传播疾病,是透析患者中导致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据统计HCV感染患者中5%~20%会发展至肝脏纤维化,1%~4%可导致肝癌[1]。由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CEA检测对NSCLC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呼吸内科门诊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均进行CEA检测.结果 肺癌组的CE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EA在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7%,明显高于在健康组中的表达(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CEA表达量升高,阳性率也比较高,为此CEA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