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有氧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解偶联蛋白3(UCP3)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1小时、3小时、6小时和12小时组。各运动组大鼠进行60分钟跑台运动。采用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UCP3mRNA表达,生化方法测定血清FFA浓度。结果:运动后即刻、1小时、3小时、6小时和12小时组UCP3mRNA表达较安静对照组分别增加了60.7%、59.5%、81.8%、44.4%和62.3%(P<0.01),血清FFA水平较安静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2.8%、144.0%、206.4%、318.5%和352.5%(P<0.01);运动组大鼠骨骼肌UCP3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FFA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620,P<0.01)。结论:有氧跑台运动显著提高了大鼠骨骼肌UCP3mR-NA的表达,运动后骨骼肌UCP3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与运动导致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软骨下骨三维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强度跑步组、中强度跑步组及高强度跑步组。3个运动组大鼠根据各自运动方案进行跑步训练,对照组大鼠不给予特殊运动训练。于实验进行8周后取各组大鼠胫骨近端组织进行Micro-CT扫描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强度运动组软骨下骨板变厚、骨密度增加、孔隙率降低;软骨下骨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增加并多呈现板状结构改变;而低强度组和中强度组胫骨软骨下骨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跑台运动对大鼠软骨下骨显微结构的影响具有强度依赖性;高强度跑步能导致胫骨软骨下骨结构显著改变。 【关键词】跑台运动;大鼠;软骨下骨;显微CT;强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早期跑轮联合针刺对重度脑外伤大鼠运动功能及前额叶皮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跑轮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改良Feeney法制备重度脑外伤大鼠模型。术后第二天开始干预,然后在不同时间点利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足误试验分别评估大鼠神经功能与协调功能。2周后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皮质BDNF的表达和阳性反应。结果:治疗第7、10、14天联合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第10、14天各干预组大鼠足误试验评分明显提高(P0.05)。2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前额叶皮质BDNF表达降低(P0.05),而联合组BDNF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跑轮组BDNF的表达增加(P0.05);而与针刺组和跑轮组比较,联合治疗组BDNF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跑轮联合针刺可能通过提高皮质中BDNF的表达来改善脑外伤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5.
26.
作者自1989年以来,对220例先天性智能发育不全患儿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发现53例具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4.1%.异常核型共18个种类,涉及15号染色体,既有数目畸变,又有结构畸变,其中以21三体居多(66.0%)146,XX,t(4;14)(P16;q24)枝型为国内首报.对这些异常核型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①与接触致畸因素有关;②由亲代遗传而来;③与母亲高龄有关。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广泛开展染色体技术,是诊断和预防智能发育不全、实行优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肝脏组织形态、EPO水平的影响,为探讨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理和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运动组、运动 营养补充组.运动方式为11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营养补剂为铁复合剂.应用组织学光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3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EPO水平.结果:运动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细胞结构模糊、多数肝细胞表现出浑浊肿胀或一定程度的水样变性,而运动 营养组肝脏形态基本正常.运动 营养组肝脏组织匀浆液EPO活性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运动组.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加跑台训练组。线栓法阻断动物大脑中动脉血流2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2周,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中突触素的表达;术后4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实验动物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和缺血加跑台训练组大鼠脑额顶叶皮质半暗区突触素含量显著升高(P<0.01);其中跑台训练组升高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电镜观察显示缺血加跑台训练组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轻,突触数目较多,突触形态基本正常。结论:运动训练可以减轻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并可能通过增加脑组织突触素的表达,促进脑缺血性损伤后新生突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影响。方法:3周龄清结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安静组(n=24)和训练组(n=24),训练组大鼠进行2周每天30 min的跑台训练,速度和时间依次为8 m/min×3min,10 m/min×3 min,15 m/min×18 min,10 m/min×3 min,8 m/min×3 min。安静组大鼠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放于跑台上30min,不开动跑台。训练最后三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所有大鼠学习和记忆行为,指标为大鼠找到放置D象限的平台的潜伏期,120秒内在各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及穿越原平台相应位置的次数。分别于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即刻、1 h和6 h检测大鼠海马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训练组大鼠潜伏期显著缩短,在D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在120秒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显著增加。训练组大鼠运动即刻和1 h海马HAT活性较安静组显著升高、HDAC活性较安静组显著降低,二者在训练后6 h均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2周跑台训练显著提高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急性运动可导致大鼠海马组织短时HAT活性升高和HDAC活性降低,2周跑台训练未引起大鼠安静时海马组织HAT和HDAC活性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0.
祁瑞环  聂庆东  武石天 《中国校医》2012,26(4):278+280-278,280
目的通过对高校学生马拉松赛前的血压及血液中生化指标检测,来探讨赛前体检的必要性。方法对1510名参赛学生进行血压、心率检测,并于赛前一周采取静脉血进行肝功、肾功、心肌酶谱、血糖检测。结果1510名参赛学生中血压和心率异常者共98人,异常率为6.4%;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氨酶(LDH)、尿素(UREA)及血糖(GLU)等生化指标异常者共81人,异常率达5.4%,其中有12人有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结论全面体检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揭示了一些隐藏的疾病,可更好的保证参赛选手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