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790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510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0篇
  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评价全瓷贴面用不同类型树脂粘接并加速老化后的颜色稳定性和不透光度变化。方法:用IPS e.max PressA1色瓷块制作厚0.4 mm、直径10 mm的瓷片28片,随机分为4组(n=7),分别用BEAUTIFIL Flow、DEO-Link SE、Panavia F、Vi-riolink N粘接,LED光固化灯照40 s。将0.5 mm厚瓷贴面树脂复合体放入环境模拟器中加速老化,数字比色仪测量老化前后的颜色值,用CIE L*a*b*颜色系统计算颜色值变化量ΔE和不透光度变化值ΔO,用ANOVA,LSD(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材料均有明显的颜色值和不透光度变化。ΔE范围0.6~2.29,其中BEAUTIFIL Flow颜色变化最小,DEO-Link变化较大。ΔO为0.46~2.55。Panavia F不透光度增加最多(P<0.05)。结论:加速老化可导致所有测试材料颜色变化,但变化量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ΔE<3)。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CAD/CAM可切削陶瓷贴面厚度与粘接剂颜色双重因素对变色牙修复后颜色效果的影响。方法用C4色复合树脂制作基底板模拟重度变色牙,将5种不同厚度的A1色可切削陶瓷片标准件(厚度分别为0.50mm、0.75mm、1.00mm、1.25him及1.50ram)与6种不同颜色的试色糊剂(A4、opaquewhite、A1、A3、BleachXLOIO、Transparent)混合搭配,分别置于基底板上共30种组合作为实验组,测量其L、a、b值及A-D(VITA)色系结果。计算每种组合与基底板之间的色差值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种组合与基底板之间的色差值(E)均大于1.5NBS,有肉眼可辨的颜色差异。30种组合中,除1.25-op-及1.5-op-的色系为A色系外,其余各组的色系结果均为C或D色系。结论当瓷贴面达到一定厚度且所用糊剂含有遮色成分时,色系结果有明显变化。通过CAD/CAM瓷贴面厚度及试色糊剂颜色的不同组合,能对重度变色牙的遮色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73.
牙外伤冠折较常见,尤其在儿童患者中更为多见。以往由于患儿及家长对于年轻恒牙的美观要求不高,同时考虑到年轻恒牙龈缘位置不稳定,修复后随着生长发育导致修复体边缘外露影响美观,以及传统充填修复疗效的局限,使得很多年轻恒牙外伤需要美学修复的患者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但聚合瓷材料的出现给这种美学修复提供可能。本文对外伤年轻恒牙应用聚合瓷贴面修复,通过定期复诊,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完成修复1-8年的310颗长石质烤瓷贴面的远期临床效果,对临床效果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完成修复1-8年的310颗前牙或前磨牙长石质烤瓷贴面进行复查,采用改良的瓷贴面评价标准对修复体完整度、修复体磨耗、颜色满意度、边缘染色、边缘适合性、继发龋、牙本质敏感症状及牙龈指数8项指标进行评估,统计烤瓷贴面修复的存败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烤瓷贴面修复1-8年的总存留率为90.65%。患者具有咀嚼系统不良习惯、修复后使用不当、口腔卫生状况差,患牙为年轻恒牙、着色程度严重,修复体颈缘位于龈下、前伸耠早接触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烤瓷贴面修复技术的远期临床效果良好,存在的影响修复效果的危险因素尚待临床上克服。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酸蚀和微弧氧化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纯钛表面处理后进行烤瓷,观察其表面粗糙度并分析其钛瓷结合强度。方法:将50个纯钛试片(25mm×5mmx0.5mm)随机均分为5组,表面用碳化硅砂纸抛光后110μmA12O3进行喷砂处理,再进行喷砂、酸蚀、微弧氧化、酸蚀后微弧氧化及微弧氧化后酸蚀处理分别为A到E组,用粗糙度测试仪测量各组的粗糙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试件的表面形貌。行瓷粉烧结(厚度控制在1mm),然后对钛瓷间的三点弯曲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扫描电镜观察钛瓷分离面的的表面形貌。结果:酸蚀使纹路更清晰,粗糙度增加。C组纯钛表面形成许多孔洞,孔洞较大,大小基本一致。C组除大孔洞外还存在许多小孔洞,均匀致密。D组表面孔洞大小不一,较致密,存在凹陷,边缘不规则,个别相邻孔洞之间可见微裂纹。与喷砂相比,微弧氧化处理使纯钛与瓷的结合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酸蚀处理的钛表面与瓷的结合强度增加,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蚀和微弧氧化联合处理与单独微弧氧化处理钛瓷间的结合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微弧氧化处理更利于钛瓷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不同烧结工艺对Kavo单斜相氧化锆基底材料与KISS饰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将Kavo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个,以常规预烧结后堆积饰瓷再次烧结作为对照组,对2个实验组试样在预烧结前先涂布一层饰瓷,与氧化锆一起烧结后自然冷却,其中一组冷却后进行表面打磨一组表面不作处理,然后再堆积饰瓷进行烧结,随后万能实验机参照YY 0716-2009标准用剪切实验测试结合强度,并以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谱仪表征结合界面.结果:氧化锆与饰瓷预烧结组能显著提高结合强度,对照组的结合强度为24.78±3.60MPa,饰瓷预烧结实验组为43.12±5.65MPa,饰瓷预烧结联合表面打磨组为45.38±4.50MPa.实验组间的表面打磨预处理对结合强度无显著影响,P<0.001.扫描电镜检测发现经过氧化锆与饰瓷预烧结处理后再堆积饰瓷进行烧结,在结合界面形成“锆瓷-饰瓷1-饰瓷2”三层结构,能谱分析发现,在预烧结的饰瓷与锆瓷之间存在广泛的化学元素渗透现象.结果:氧化锆预烧结前涂布饰瓷一起烧结的工艺改变能显著提高氧化锆饰瓷间的结合强度,其作用可能与预烧结后中间层饰瓷与锆瓷间化学元素渗透有关;预烧结后的表面处理对结合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7.
儿童乳牙和年轻恒牙牙体缺损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以采用银汞、树脂等材料进行充填,也可以采用嵌体、预成金属冠等方法修复。本文就将近10年国内在儿童牙体修复中的关于嵌体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髓腔固位冠     
髓腔固位冠是根管治疗牙修复的一种方式。它包括一圈对接式的冠边缘和位于髓腔中的固位体,而没有根管内的固位桩。本文介绍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指导要点。在这个病例中.2个曾用银汞合金充填的下颌磨牙经过牙髓、牙周治疗后改用热压铸瓷(Empress2.Ivoclar)制作的髓腔固位冠修复。预备前先用复合树脂材料充填倒凹,确保基牙预备形态良好,这样有利于保存牙体组织。修复后的情况显示这种修复方法可以保证功能和美观效果,尤其适用于后牙区生物力学特性和结构受损的根管治疗牙。因为修复体的边缘位于龈上.也可以预防牙周疾病。该项技术的基础是粘结.利用髓腔获得保证修复体固位和稳固的粘接面积。基牙预备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剩余牙冠组织。这项技术为后牙区根管治疗牙的修复提供了一种除全冠修复以外的能够更多保存牙体组织的选择。  相似文献   
79.
由王新知撰写的《前牙瓷粘结性仿生修复》由人民军医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发行。瓷贴面口腔修复具有仿生修复的优越性,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修复前牙牙列,具有美观和功能恢复俱佳的优点。为帮助读者熟悉、掌握和应用这项技术,作者详细介绍了牙齿结构、仿生学原则、口腔美学标准以及最大限度保存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Vita MarkⅡ全瓷嵌体充填治疗磨牙Ⅱ类洞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8月磨牙Ⅱ类洞缺损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20颗牙)与观察组(n=20,20颗牙)。对照组给予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CAD/CAM技术Vita MarkⅡ全瓷嵌体充填治疗。修复3个月,评估两组修复成功率、牙周相关指标[牙菌斑指数(PIL)、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微渗漏程度。结果 两组修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修复3个月观察组PIL、SBI、G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龈壁、轴壁微渗漏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D/CAM技术Vita MarkⅡ全瓷嵌体充填治疗磨牙Ⅱ类洞缺损患者,可保护牙周健康,降低龈壁、轴壁微渗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