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内经》半夏汤治疗严重失眠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夏汤一方载于《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第七十一》,原文:"……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笔者从1980年11月~1983年3月,用此汤方治疗严重失眠症20例收效甚良,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全部属于门诊病人,其中男  相似文献   
72.
肿瘤虚证及扶正培本治疗的现代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肿瘤的形成是机体的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而且正气虚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及预后的全过程。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而最突出的就是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双向调节和保持平衡的作用。本文拟就肿瘤虚证与扶正培本治疗的现代免疫机制研究进行总结,探讨其作用规律,以其为今后扶正培本法的深入研究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73.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现状 1.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将高血压病归属于"眩晕""头痛""失眠"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肝、肾、心、脾正气虚为本,风、痰、气、火邪气盛为病之标,标本互为因果,风、痰、气、火相兼为害,在一定条件下致本病,从本虚方面看,以肝阴不足、心脾两虚及肾虚为常见,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使人肝风内动,风阳上扰;心脾两虚,则血不上荣,气血不能上奉于脑;肾虚,髓海不足,则可使人脑转耳鸣,头晕目眩;脾虚则致痰浊上犯,前人有"无痰不作眩"的经验.从标实方面看,以情志失调、肝阳过亢、心肝火盛、暴饮暴食为常见.情志失调(过喜、过怒)等皆可伤及心肝脾肾致化火生风,挟痰上扰,或肝阳过亢,心火暴甚,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致中运不健,成为生痰之源.一般来说病初或青壮年病人,常表现为邪盛,阳旺,以标实为主,老年人、病后以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74.
得气是医者在守神的基础上,以针具为媒介,作用于患者经络腧穴上,使得经络腧穴产生了反应,医者根据这些反映的性质与状态,施行一定的针刺手法,有效地调整失衡紊乱的经气,继而调节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它应是动态的调治过程而不是静止的不变状态。患者感觉、医者手下感觉及临床疗效是判断得气的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75.
受温病学说的影响,现代中医在外感发热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应治则中热衷于从风热及清热解毒论治,这可能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病毒作用有关,但通过比较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在外感发热病病因上的观点,检索现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可以认为,人体正气有抗邪外出的作用,伤于寒则恶寒,伤于热则恶热,外感发热病的发病存在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早期基本都会出现恶寒表现,只是存在有时间和程度的差别。对于外感发热病的发病,特别是在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辨识中,应将具有寒性之收引郁闭属性的外邪即外感风寒邪气作为主因。  相似文献   
76.
77.
小柴胡汤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方剂,在《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的记载所占篇幅,比其它任何方剂都大得多,在临床上也频被许多医家采用。关于小柴胡汤症的病因,在《伤寒论》中有明确地论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指出人体气血不足时,营卫不和,卫气不固,腠理大开,处邪乘虚而入。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病机为“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相似文献   
78.
《内经》正邪离合论与中医病邪理论的气化观宫锡杭,陈受强北海市皮防院关键词内经,邪气,正气,气化学说中医的“邪气”与“正气”作为一对应用广泛的概念,涉及中医发病观,邪正虚实病机与扶正祛邪治则等重要理论的阐释应用。但一般解释往往偏重于正邪的对立斗争,而忽...  相似文献   
79.
80.
白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 Lora Pall的去外皮干燥根。白芍初载《神农本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中药学认为:白芍性味苦、酸、凉,入肝脾二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效。主治胸胁疼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本文对近年来白芍的化学成分、影响白芍中芍药甙含量的因素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