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于艳丽  宋鲁成 《河北中医》2009,31(2):211-2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m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Ross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假说渐成为当前研究的主流学说,认为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及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全过程,尤其是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的中心环节。西医中的过多的氧自由基、凝血及纤溶产物、微小血栓、高血脂、炎性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的过度释放及微生物毒等均可看成是中医的毒邪。  相似文献   
22.
益气扶阳,是祖国医学补法中的内容之一.是用扶助正气的药物,配合适当的营养和功能锻炼等辅助疗法,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它是扶助正气,驱除邪气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正虚为主的病证.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到正与邪两个方面,而且非常重视人体正气的作用.机体的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盈,也就是正气强盛,邪气就无从浸入,疾病也就不会发生,此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千”(《素问·刺法论》).相反,在正气  相似文献   
23.
林上助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胃脘痛""痞症"等范畴,乃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提出"分型辨治,治标求本",分脾胃虚弱、肝气犯胃、寒热错杂、湿热中阻、胃阴不足、瘀血内阻等六型,补益脾胃,益气培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不可一味佐以健脾益气之药。临证注重黏膜微观辨证,充血、水肿、浸润、出血、糜烂等活动性炎性病变属热证,常用川连、牡丹皮、蒲公英、栀子等清热凉血之品;胃黏膜苍白属虚寒证,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益气之品;黏膜色泽灰黯,黏膜下血管显露者或颗粒样或结节状隆起属多属血瘀,加三七、莪术、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黏膜充血或出血加白及、三七粉等止血之品;胃黏膜分泌粘液量少,多为阴液亏损,加玉竹、沙参、麦门冬、乌梅、白芍药、石斛等养阴生津之品;肠上皮化生,可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八月札、薏苡仁、藤梨根等清热化湿解毒之品;不典型增生,加三棱、莪术、丹参、炮穿山甲、铁树叶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避免滋腻石虫,顾护正气,少用甚至不用滋腻类、矿石类、虫类药物;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注重调理,指导养生,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4.
该文主要研究总结《黄帝内经·灵枢》中关于邪气的记载,为研究《灵枢》的相关学术思想提供参考,也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芝001年以来笔者辨证治疗胃脘痛1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6.
倪合一 《养生月刊》2006,27(8):685-686
过敏性哮喘,中医一般认为属肺、肝、肾三脏虚弱,体内痰饮停伏,每遇外感邪气,而致病发。哮喘病人通常在秋冬两季病情较重。在治疗上多以发散寒邪、温化痰饮以止喘,但对于患者的过敏体质并未真正改变,所以一旦感受“虚邪贼风”便又发作如故。在夏季,对过敏性体质可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治则,加以调养,达到脾运健旺、肺气清肃、肾精充沛的状态。在西医来讲就是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其功能恢复正常,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以增进免疫力。如此,到了冬天,病情自然减轻,甚至不发病。这也是冬病夏治的真缔。…  相似文献   
27.
中医肿瘤病因病机之拙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凯 《中国医学杂志》2004,2(11):587-588
对肿瘤样疾病,包括《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及其后的历代医家、医籍有散在论述。近年来,中医肿瘤学有较多的发展,显示了一定的临床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肿瘤的疗效,关键之一是对肿瘤性疾病病因病机的正确认识。为此,笔者根据《内经》精气学说和中医学发病理论,认为精气变异和肿瘤的发病有关;而正气不能识别变异的精气(或邪气),亦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寒湿环境因素对正常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麻黄加术汤的治疗作用。方法借助人工气候箱模拟寒湿外邪环境,通过体外细胞培养、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分析寒湿外邪及麻黄加术汤对病毒感染小鼠免疫状态产生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病毒组和寒湿组均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01)。与病毒模型组和寒湿病毒模型组分别比较,麻黄加术汤和利巴韦林均使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01);与病毒+麻黄加术汤组比较,寒湿病毒+麻黄加术汤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寒湿环境对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较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更加显著。麻黄加术汤可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而其对寒湿病毒所致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的改善不及病毒所致,可能是由于寒湿病毒较病毒使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更显著所致。  相似文献   
29.
上品:朴硝     
内容:味苦寒。朴硝味咸而云苦者,或古时所产之地与今不同,故味异耶,抑或以咸极而生苦耶。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邪气凝结则生寒热,硝味咸苦能软坚,而解散之。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硝质重性轻而能透发郁结,置金石器中尚能渗出,故遇积聚等邪,无不消解也。 能化七十二种石。此软坚之甚者。炼饵服之,轻身神仙。消尽人身之滓秽,以存其精华,故有此效。  相似文献   
30.
大枣     
《光明中医》2014,(10):2170-2170
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建立中气,则邪气自除。助十二经,平胃气,十二经皆受津液于脾胃,脾胃盛则十二经皆充也。通九窍,补而不滞。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周身血气无不补也。大惊,甘能缓急。四肢重,脾虚则重,旺则轻也。和百药。百药气味不齐而甘能调之。久服,轻身长年。皆补益后天之功。枣味甘,而肉浓色赤,得火之色,土之味,故能建立中焦,温养脾胃,为后天之本。万物生于土,土气充盈,诸经自皆受益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