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3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55篇
内科学   22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697篇
预防医学   91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61篇
  8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Zhao M  Fan R  Jiang TJ  Chen Z  Xie GQ  Xiao F  Wu YF  Chen BW  Han DM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6):410-41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中与重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寻找发生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 对北京市SARS临床诊断病例数据库中转院资料完整 ,且在 2周内发生重症的 35 5例和始终未发生重症的 84 1例SARS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高龄、有基础病的患者发生重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重症患者发生重症前表现出以下特点 :体温下降缓慢、脉搏加快、淋巴细胞计数持续 <0 9× 10 9/L、中性粒细胞高于 7 1× 10 9/L(80 % )、X线胸片异常进展较快等。采用Cox多元逐步回归发现 ,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早期预警重症发生的独立因素包括 :年龄偏大、有基础疾病、住院 2d后体温仍不能降至正常、住院 3d后中性粒细胞比值持续在 80 %以上、住院 4d后淋巴细胞计数仍持续 <0 9× 10 9/L和病程中出现脉搏持续加快达到 10 0次 /min。结论 根据SARS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病情况 ,结合临床对体温、脉搏、淋巴细胞绝对值以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百分比 )的密切观察能够对重症SARS的发生进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影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的因素,构建其Logistic预警模型。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测量膀胱安全容量、初始尿意膀胱内压力值、膀胱内最终压力值等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排尿的影响因素。结果:骶以上损伤者,有排尿的患者最终膀胱压力值明显高于无排尿的患者(P<0.05),而膀胱安全容量明显低于无排尿的患者(P<0.05)。同时,病程也明显较无排尿的患者更长(P<0.05)。骶以下损伤者,各指标无明显显著性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初始尿意膀胱内压力值、膀胱内最终压力值、膀胱安全容量和病程为排尿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膀胱内最终压力值和病程为有显著性意义的影响因素。膀胱最终压力值高的患者其排尿的可能性是膀胱压力低患者的8.745倍(P<0.05),而病程越长,患者排尿的可能性越大(P<0.05)。利用上述危险因素所构建Logistic预警模型的接受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假设检验结果为z=5.787。结论: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的相关因素较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干预和治疗,尽快建立平衡膀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分析瘢痕子宫受力与瘢痕厚度及位置的关系,研究瘢痕子宫破裂风险因素。方法首先基于孕期为40周孕妇子宫尺寸应用Solid Works建立瘢痕厚度和位置可变的子宫三维模型,然后在ANSYS软件中设置宫内压力,压力范围为4.83~23.9 k Pa,计算子宫受力。结果在宫缩过程中,最大应力位于子宫瘢痕处,瘢痕厚度低于3 mm子宫所受最大应力大于子宫抗拉强度;以3 mm作为子宫下体厚度界限,若测量厚度小于3 mm,子宫破裂应立即选择剖宫产,反之可以选择经阴分娩;当瘢痕厚度为3.0 mm时,子宫所受最大应力随着与子宫底距离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距离子宫底295 mm时子宫瘢痕处的应力最小;瘢痕距离子宫底为285~305 mm时,瘢痕所受极限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选择顺产比较安全。结论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研究瘢痕子宫破裂风险因素,分析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符,为临床中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分析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4.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医院数据呈现指数级增加。对于医疗数据的利用与挖掘已 成为临床与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作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数据的成熟人工 智能产品,除了能够为医师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优质诊疗方案,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触发预警信息。本文旨在改进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 栓治疗中具备预警不当处置及不合理用药等情况的功能,进而提升此类患者的诊治质量与结局效果。  相似文献   
85.
吴立新  马萍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12):744-74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早期风险识别与管理策略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ACS患者60例。将2018年8-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2019年1-5月收治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基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联合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 qol five-dimensional questionnaire,EQ-5D)进行早期风险识别,并实施管理策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住院日缩短(t=-2.288,P=0.026);医生对护士病房巡视、报告病情、医护沟通满意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主动观察病情、关注患者不适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NEWS评分联合使用EQ-5D量表对ACS患者进行评估,利于护士在判断病情严重度基础上更好地实施护理策略,能改善疾病相关指标,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构建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预警评估指标体系,为早期识别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循证,结合临床护理实践,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方案。结果 专家的积极性分别为94%、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6;2轮重要性及准确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265、0~0.255及0.084~0.250、0.068~0.178,肯德尔协调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形成患者基本状况、实验室指标、临床治疗措施、临床用药以及肠内营养相关因素5个维度,32个条目。结论 构建的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评估预警指标内容较为全面,具有科学性,临床实用性强,可为临床早期识别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崔恩颖  尹光霞  杜伟 《当代护士》2021,28(3):139-141
目的 构建医院基于"互联网+"的新冠肺炎门诊三级筛查预警模式.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2月3日-3月20日门诊患者采用传统的医院传染病门诊模式,2020年3月21日-4月20日门诊患者采用"互联网+"的新冠肺炎门诊三级筛查预警模式.结果 传统模式组需要预检分诊护士6人,"互联网+"预警模式组需要3人.患者需等待的平均时间前者为(20.5±2.3)min,后者为(4.8±0.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漏检情况前者漏检5人次,后者漏检0人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门诊方式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后者满意度更高.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门诊三级筛查预警模式有效改善了医院门诊应对新冠肺炎的服务效能,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制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高危孕产妇病情预警评估表,检验评估表的信效度和对病情的预测效能。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形成高危孕产妇病情预警评估表初稿;应用评估表对150例入院高危孕产妇进行评估,检验评估表的信度和效度,并分析其对高危孕产妇发生病危/病重的预测效能。结果 高危孕产妇病情预警评估表包括4个维度,23个条目;评定者间信度(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90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855~0.945;内容效度比(content validity ratio,CVR)平均值为0.96,评估表灵敏性为92.5%,特异度为68.2%,阳性预测值为51.4%,阴性预测值为97.4%,阳性似然比为18.00,阴性似然比为0.53,约登指数为0.6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为0.803;预测病危/病重的AUROC为0.719,灵敏性85.7%,特异度为58.1%,阳性似然比为10.23,阴性似然比为0.64,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高危孕产妇病情预警评估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发生产科急性事件和产科危重症的预测效果好,可作为临床高危孕产妇病情评估的工具,为高危孕产妇病情的早期预警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