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62篇
  免费   5033篇
  国内免费   5572篇
耳鼻咽喉   523篇
儿科学   1636篇
妇产科学   720篇
基础医学   6164篇
口腔科学   2638篇
临床医学   15740篇
内科学   11955篇
皮肤病学   661篇
神经病学   2395篇
特种医学   22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0篇
外科学   4685篇
综合类   32058篇
预防医学   7265篇
眼科学   714篇
药学   14753篇
  94篇
中国医学   9401篇
肿瘤学   2185篇
  2024年   515篇
  2023年   1844篇
  2022年   1577篇
  2021年   2097篇
  2020年   2068篇
  2019年   2241篇
  2018年   1125篇
  2017年   1872篇
  2016年   2178篇
  2015年   2526篇
  2014年   3790篇
  2013年   3901篇
  2012年   5321篇
  2011年   6182篇
  2010年   5796篇
  2009年   5881篇
  2008年   6871篇
  2007年   6605篇
  2006年   6369篇
  2005年   6838篇
  2004年   5851篇
  2003年   5341篇
  2002年   4706篇
  2001年   4147篇
  2000年   3405篇
  1999年   3112篇
  1998年   2678篇
  1997年   2120篇
  1996年   1892篇
  1995年   1677篇
  1994年   1244篇
  1993年   877篇
  1992年   706篇
  1991年   707篇
  1990年   567篇
  1989年   574篇
  1988年   256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观察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液和脑组织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活血熄风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前7d灌胃给药,活血熄风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活血熄风方20、10、5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造模后24h分别取血及脑组织,放射免疫法测定模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ET-1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N0的含量。结果活血熄风方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ET-1含量,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升高血清中N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浆及脑组织中ET-1含量,降低脑组织中N0含量,升高血清N0含量,从而调节ET-1/N0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生脉散灌胃2h及8h后,检测血清大肠杆菌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z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水平。结果生麦散作用2h后可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LPS、TNF-α和iNO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LPS诱导8h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zNOS和iNOS显著升高(P〈0.001),生脉散能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iNOS水平(P〈0.001),而对zNOS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存在严重内毒素血症,并引起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炎症级联反应,生脉散可通过调节一氧化氮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药膳美食     
《药膳食疗研究》2009,(8):F0002-F0002
桃仁粥 原料:桃仁10g-15g,粳米100g 制作: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煎法去渣。用桃仁汁煮粳米为稀粥。 功效:本品较为清淡,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含淀粉、蛋白质、脂肪、苦杏仁酶、B族维生素。  相似文献   
994.
介绍唐红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主张运用中药内外合治,并自创活血化瘀之糖络宁外敷穴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72h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巴曲酶组,2组均采用巴曲酶注射液(10BU、5BU、5BU)静滴,隔日1次,共3次.联合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2次/d,共14d;巴曲酶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依达拉奉.2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定期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临床显效率(63.16%)明显优于巴曲酶组(39.47%)(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构建吗啡依赖模型大鼠脑cDNA文库.方法:建立大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后,取鼠脑进行总RNA的抽提、mRNA的纯化,以mRNA为模板合成第一链cDNA后用LD-PCR方法合成双链cDNA,用限制性内切酶SfiⅠA、B分别双酶切双链cDNA与pTRG载体,连接后的cDNA文库转化XL1-Blue MRF′ Kan 超级感受态并收菌,完成cDNA文库构建.结果与结论:PCR结果显示,cDNA片段连接效率>90%,cDNA插入片段在1 kb左右.吗啡依赖大鼠脑cDNA文库总容量为3.05×106,满足下一步细菌双杂交文库筛选要求.  相似文献   
997.
颈椎病是由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间关节病变引起的脊髓神经、血管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其常见症状为:头晕,颈部硬痛,上肢或手指麻木、疼痛、沉困乏力;重者眩晕难忍,恶心呕吐。2005-10—2007-12,笔者采用舒颈通瘀丸、消骨化增丸口服加醋麸热敷颈部治疗风湿瘀阻型颈椎病200例,取得显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最佳矫治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寻前牵矫治器对以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患者的最佳矫治时机.方法:选取45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即3~6岁组、7~10岁组、11~13岁组,每组各15例;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对上述3个试验组的患者均产生了一定的矫治效果;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旋,前牙反(牙合)纠正、覆合覆盖达正常、磨牙关系达中性关系;3组研究对象对比显示年龄最小的3~6岁组相对后两组具有更短的治疗时间(3.8±0.4)个月、更多的骨骼改变(69.5%)、更少的牙齿改变(31.5%)以及更少的副作用等优点(P<0.05);11~13岁组相对前两组治疗时间较长(9±0.5)个月、骨骼改变较少(59.5%)牙齿的代偿性改变较多(41.0%,P<0.05).结论: 前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矫治时机的选择在3~6岁组比7~10岁组效果好;7~10岁组比11~13岁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肝素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作用后转化生长因子beta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TGF-beta1)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大鼠肝星状细胞以1×108/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 每孔100 muL. 实验分组为肝素Ⅰ组、肝素Ⅱ组、肝素Ⅲ组, 加入肝素使各组培养液中肝素浓度分别是10, 100, 1000 mg/L, 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每组6孔重复3次)培养48 h. 培养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冰冻保存, 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TGF-beta1和Ⅰ型胶原水平, 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肝素Ⅱ组和Ⅲ组HSC培养上清液TGF-beta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9±1.27 ng/L, 3.34±1.13 ng/L vs 5.95±1.72 ng/L, P均<0.01), 肝素各组Ⅰ型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7.20±9.30 ng/L, 73.17±12.04 ng/L vs 95.61±12.55 ng/L, 63.31±10.93 ng/L vs 95.61±12.55 ng/L, P均<0.05), 肝素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肝素Ⅰ组和对照组(0.29±0.07 vs 0.42±0.12, 0.46±0.17, P均<0.05). 结论: 大鼠肝星状细胞在肝素作用下TGF-beta1和Ⅰ型胶原分泌受抑制, 其增殖减少.  相似文献   
1000.
许勇章 《山西中医》2009,25(10):16-16
目的:观察口服鹿桂汤、外用灵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诊断标准的该病患者208例,予鹿桂汤口服及灵消汤外敷,20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120例,好转7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内服外敷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