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36篇
  免费   3938篇
  国内免费   785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90篇
基础医学   397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2296篇
内科学   1620篇
皮肤病学   206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2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66篇
综合类   11035篇
预防医学   2081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4022篇
  54篇
中国医学   31701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630篇
  2023年   2051篇
  2022年   1655篇
  2021年   2141篇
  2020年   1827篇
  2019年   1914篇
  2018年   923篇
  2017年   1758篇
  2016年   1855篇
  2015年   2038篇
  2014年   3184篇
  2013年   2601篇
  2012年   3120篇
  2011年   3137篇
  2010年   2914篇
  2009年   2598篇
  2008年   2655篇
  2007年   2390篇
  2006年   2249篇
  2005年   2235篇
  2004年   1871篇
  2003年   1659篇
  2002年   1342篇
  2001年   1268篇
  2000年   991篇
  1999年   779篇
  1998年   697篇
  1997年   572篇
  1996年   484篇
  1995年   468篇
  1994年   339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薜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明松  叶冠  黄成钢 《中草药》2005,36(7):984-986
薜荔是桑科榕属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的茎、叶,又名木莲、爬墙虎、风不动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可祛风除湿,通血活络,解毒消肿,主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泻痢、水肿、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咽喉肿痛、睾丸炎、漆疮、痈疮肿毒等。药理研究显示,薜荔有抗菌、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诱导、抗炎镇痛、驱蛔虫等活性。笔者对薜荔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2.
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蒺藜中蒺藜皂苷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具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之功效[1]。蒺藜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制剂中,尚无可质量控制的对照品,为控制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笔者从蒺藜药材中分离提纯化合物蒺藜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滋阴抑抗方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并对滋阴抑抗颗粒的药效学进行研究,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132例女性免疫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为滋阴抑抗颗粒剂组55例、滋阴抑抗汤剂组39例,对照组为还精煎口服液组38例,治疗前后以中医证候、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AsA)、黄体中期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为观察指标,综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采用以抗精子抗体阳性ICR雌性小鼠子宫内膜的CD8/CD4+CD8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为观察指标的药效学研究。结果:滋阴抑抗方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消除或降低AsAb和(或)AsA水平,同时调节黄体中期E)、P、PRL水平,具有调节抗精子抗体阳性ICR雌性小鼠子宫内膜的CD8/CD4+CD8的比值及ER、PR的作用。结论:滋阴抑抗方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滋阴抑抗颗粒的药效学研究为其治疗女性免疫性不孕症提供了实验依据,滋阴抑抗方的疗效机理可能在多环节、多层次、多靶腺调整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提高了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99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绿 《四川中医》2005,23(10):78-7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88例患者给予西药降纤及中药祛湿化瘀汤联合治疗。结果:临床治愈66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陈旧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5.
养阴解毒法减低鼻咽癌放射反应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以养阴解毒法配制的中药减低阴虚内热证鼻咽癌放射反应的作用 ,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法则和药物。方法 :将 5 2例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证的鼻咽癌首次根治性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 1组 (中药加放疗 )2 4例和 2组 (单纯放疗 ) 2 8例 ,观察指标为肿瘤客观疗效、放疗完成情况、生活质量评价、放射反应症状、外周血象。结果 :1组对鼻咽癌的缓解率为 87.5 0 % ,放疗完成率为 91.6 7% ,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率为 91.6 7% ,分别高于 2组 (P <0 .0 5 ,P <0 .0 1) ;1组出现的放射反应症状程度明显轻于 2组 (P <0 .0 5 ,P <0 .0 1) ;其外周血象保持稳定(P >0 .0 5 ) ,其稳定性优于 2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养阴解毒中药有良好的减毒作用 ,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配合放疗 ,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效方益气清瘟解毒合剂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确定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抗流感免疫损伤方面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为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动态观察益气清瘟解毒合剂干预治疗后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TNF-α,IL-6,IFN-γ,IL-10的蛋白表达感染模型组高于正常空白组,在第3天TNF-α,I-L6,IFN-γ均达峰值,感染模型组与正常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益气清瘟解毒合剂组TNF-α,IL-6,IFN-γ较感染模型组有所下降,第3天3个指标下降均差异显著。但益气清瘟解毒合剂组较感染模型组IL-10的水平则有所提高,二者比较,差异显著。说明益气清瘟解毒合剂可以抑制TNF-α,IL-6,IFN-γ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提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减轻炎性损伤的作用,阐释了临床应用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治疗流感,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炎症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持续性压迫后NGF、BDNF含量及NGF、BDNF原位基因表达变化,探讨痉、痿证方对大鼠脊髓持续性慢性损伤NGF、BDNF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椎前路螺钉压迫颈脊髓,螺钉持续留置压迫30天以产生慢性损伤,蛋白含量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基因表达用原位杂交法.结果:(1)免疫组化:统计结果NGF、BDNF结果相近:轻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析因设计:①试验压迫与药物2因素间无交互作用; 药物因素有统计意义;②不同药物因素之间(含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原位杂交:假手术组少见阳性染色的细胞,而模型组和用药组可见明显阳性染色的细胞,NGF和BDNF的阳性细胞特征大致相近.结论:药物干预能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脊髓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参与了NGF和BDNF的分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方法:切除大鼠的双侧卵巢造成骨质疏松模型.采用骨组织形态汁量学方法对胫骨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大鼠外周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切除大鼠卵巢后,胫骨TBV%显著降低,而TRS%以及TFS%、MAR和mAR皆显著增高,表明卵巢切除所造成的是一种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而补肾健骨方能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同时,大鼠外周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增高,而该方能使之降低.结论:补肾健骨方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能使TNF-α含量降低是其治疗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半夏泻心汤是历代医家治疗脾胃病的有效复方,也是一首适合于中药复方研究的经方。近10年来关于半夏泻心汤的实验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目前多采用慢性胃溃疡的动物模型探讨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规律。由于导致溃疡的原因是多源的,各种溃疡的发病机制不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我们应用以健脾消痰法拟定的降脂通脉方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基础上,从内皮细胞入手,进一步探讨降脂通脉方对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