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胸段食管癌100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2000年3月--2001年6月,采用右后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00例。结果:医院内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54%,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34%、26%,颈淋巴吉转移率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在颈淋巴结转移中,双侧颈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明显于锁骨上区淋巴结。结论:①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②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③颈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术后准确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燕萍  常青 《中国辐射卫生》2006,15(3):371-371,376
临床上,从终未期肾病的保守治疗,到规律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过度透析时期,称为血液透析的诱导期,诱导期血液透析是在患者能够耐受条件下,进行小剂量,短时间,多次数透析,患者一般大约2周内可完成,对最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笔者发现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焦虑、恐惧、如何排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现将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个人膳食手册,指导血液透析患者摄入正确的饮食,使患者能持之以恒。方法通过为150例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个体膳食手册,观察患者对饮食的依从性及正确饮食摄入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受试透析患者能够坚持依附于科学的营养膳食的摄入习惯,改善了实验室指标。结论个体营养膳食手册实施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减少透析远期和近期并症。  相似文献   
74.
目的:警惕子宫内膜息肉导致规律性/半规律性异常子宫出血。方法:2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为两个观察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息肉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子宫不规律出血。其原因:一是由于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及内膜过度增生;二是由于内膜息肉表面出血坏死,有时形成溃疡。长期出血引起感染,进一步加重了内膜血管壁的坏死脱落,病久致子宫出血不止。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导致规律性/半规律性异常子宫出血,有恶变可能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75.
<正>死后尸体变化的发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其发生发展也有所不同。但在环境条件较一致的情况下,同一尸体各部分形成差别较大的死后变化较为少见,特别是在相对潮湿的西南室内的同一尸体,既形成局部干尸和局部尸蜡等死后变化,也出现角膜尚可透见等死后变化更是罕见,现报告1例。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2014年8月19日上午,在某区玉屏逸景陈某某家中主卧室床下发现一具高度腐败尸体。嫌疑人  相似文献   
76.
王国玮 《健康》2012,(11):10-10
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但是,人到了六七十岁时,各脏器均已衰老,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中青年时的过度消耗与透支,等到老年以后再养生已经太晚了。所以说养生应从中青年开始。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PIEB)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例顺产足月初产妇,自愿要求实施PIEB分娩镇痛。30例芬太尼对照组(Fen组):2 μg/mL芬太尼+0.1%罗哌卡因,30例右美托咪定组(Dex组):0.5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2组每60 min硬膜外间隙注入8 mL上述混合药液实施分娩镇痛。记录分娩镇痛前后各时间点(分别记为T0~T6)患者心率(HR)、胎心率(F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拉姆齐(Ramsay)镇静评分、改良下肢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记录Apgar 5 min评分、局麻药使用总量、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追加及不良反应。结果:各时间点2组患者HR、FHR、MAP、改良Bromage评分、Apgar 5 min评分、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5 min(T1)和30 min(T2)时间点,Dex组VAS评分明显小于Fen组(P<0.05),Dex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大于Fen组(P<0.05);与Fen组比较,Dex组局麻药使用量及PCEA追加例数明显减少(P<0.05);Dex组和Fen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PIEB模式的局麻药使用量和爆发痛次数更少,镇痛和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各型颈椎病病变的间隙在病变的局部及周围有无规律性的压痛点.方法 选有颈椎病症状的患者600例,并拍颈椎X线平片,通过X线片与患者症状结合判断病变的间隙,查体(本组预先设计有6个观察点),查体后记录各个点之间的情况.采用症状、X线片、压痛点、病变间隙关联规则的研究方法作颈椎病病变间隙与压痛部位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颈椎病患者在颈部及项部都有明确的压痛点,而且最少有相对固定的两个压痛点,病变的椎间隙与压痛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神经根节段分布与压痛部位的关联分析显示压痛与之有关,压痛部位集中于受累椎间隙的小关节附近、肩胛提肌及斜方肌颈肩移行部位.结论 病变椎间隙与相关压痛点的检查与规律性的分析,对于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判定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Y染色体AZFc微缺失的规律。方法:采用9个STS位点(sY84、sY86、sY127、sY134、sY152、sY145、sY255、sY254、sY157)的多重PCR,排除sY84、sY86、sY127、sY134缺失的患者,共有194例严重少弱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汉族男性发生AZFc微缺失;对其中192例sY254、sY255、sY157缺失的患者,再通过sY1191、sY1197、sY1054、sY1125及sY1206 STS位点检测,分析其缺失规律。结果:192例sY254、sY255、sY157缺失患者存在5种缺失模式,其中常见的为sY1197(+)、sY1191(-)、sY1206(-)、sY1054(-)、sY1125(+),占54.17%(104/192);sY1197(+)、sY1191(+)、sY1206(-)、sY1054(-)、sY1125(+),占28.12%(54/192);sY1197(+)、sY1191(-)、sY1206(-)、sY1054(+)、sY1125(+),占14.58%(28/192)。70.83%的AZFc微缺失患者,近端缺失区域发生在sY1197和sY1191之间(属于b2区域);82.29%的AZFc微缺失患者,远端缺失区域发生在sY1054和sY1125之间(属于b4区域)。结论:中国汉族人群AZFc微缺失有5种缺失模式,AZFc微缺失近、远端缺失位点基本集中于复制子b2和b4。  相似文献   
80.
胃溃疡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恶变为癌,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就需要提高警惕。疼痛的性质和规律发生改变胃溃疡的疼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呈烧灼样或钝痛,且疾病的发作与进食有关,一般在饭后1~2小时内出现,以后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