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329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979篇
内科学   31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2317篇
预防医学   58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732篇
  10篇
中国医学   324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991.
目的 比较不同量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热放散的放散效果差异,进而研究达到最强放散效果的压积红细胞最适使用量.方法 以14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的血标本为研究对象,每例标本分别吸取100μL、200μL、300μL、500μL、1mL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放散后抗体,比较不同量的压积红细胞放散效果的差异.结果 14例疑似HDN患儿中,确诊为HDN 11例.11例标本随着压积红细胞量增加,放散抗体凝集强度均增加,到500μl增到最大,1mL与500μL凝集强度相同.其中8例标本(72.7%),5个梯度压积红细胞均可放散出抗体;3例标本(27.3%),红细胞量200μL以上才可放散出抗体.结论 不同量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热放散的放散效果不同,随着红细胞量增加,放散抗体凝集强度增加,红细胞量过少可能导致放散试验假阴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C、c、E、e抗原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在输血相容性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PCR-SSP基因分型以及血清学方法,对152例样本进行Rh D、C、c、E和e分型,并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本地区的输血人群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 C、c、E、e抗原在中国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而且在RhD阳性和阴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阳性人群中主要以c抗原阴性率62.5%(50/80),E抗原阴性率67.5%(54/80)为多态性的特征;在阴性人群中,C抗原阴性率为59.7%(43/72),c抗原阴性率为2.7%(2/72),E抗原阴性率为93.1%(67/72),e抗原阴性率为0;在检出32例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26例,占81.25%,其中抗-E 18例、抗-D 5例,抗-cE 2例、抗-c 1例。结论在ABO、RhD同型输血实施后,应着力解决Rh系统其他抗原,特别是E、c抗原随机输注产生免疫性抗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番禺地区RhD阴性的孕妇进行RHD基因分型以及产后追踪,为临床制订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番禺地区RhD阴性孕产妇标本40例,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管法进行RhD阴性确认,用吸收放散试验进行放散D筛查,用PCR-SSP方法进行RHD基因分型。结果经鉴定40例均为RhD阴性,吸收放散试验鉴定9例为放散D表型(Del),占比22.5%。对40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24例为RHD基因全缺失型,占比60.0%;9例为RHD1227A DEL型,与血清学放散D(Del)一致,占比22.5%;5例RHD-CE(2-9)-D型占比12.5%;2例10外显子全阳性,经进一步测序分析确定均为RHD 711del C型,占比5.0%。结论该地区RhD阴性孕产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RHD1227A DEL(放散D),临床医生适当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和基因分型结果,能更精准判断孕妇RhD血型,从而更加科学地制订产前抗-D筛查和预防RHD-HDN发生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与分析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的效果,并研究其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48例,同时随机选取14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供血标本。分别采用盐水试管检测技术和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平行进行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分成盐水试管组及微柱凝胶组。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计算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相符的符合率和交叉配血相合成功率。结果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进行血型鉴定检查结果的正反定型符合率(98.65%)与盐水试管组正反定型符合率(97.97%)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免疫组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97.30%)显著高于盐水试管组交叉配血成功率(91.8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减少交叉配血结果的假阳性率,有较好的敏感度,且该种检测技术操作简单,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较好,在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有较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孕妇ABO血型抗体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产前免疫学检测在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前瞻性预示意义。方法用盐水凝集法检测98例孕妇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孕妇血清IgG型抗A(B)抗体滴度,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及其滴度。结果 98例孕妇标本包括Rh(D)阴性孕妇88例、Rh(D)阳性性孕妇10例,98例孕妇标本中抗A/B血型免疫抗体IgG滴度不低于1:64的孕妇标本占11.22%(11例/98例),IgG滴度低于1:64的孕妇标本占4.08%(4例/98例)。88例Rh(D)阴性孕妇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例(4.55%),其中单一性抗D抗体阳性率为3.41%(3例/88例),抗D/C双抗体共同阳性1.14%(1例/88例)。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中,3例单一性抗D抗体阳性标本的血清不规则抗体滴度低于1:2,另外1例抗D/C双抗体共同阳性标本的血清不规则抗体滴度为1:1024。结论产前检测孕妇血清中的ABO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及其滴度有助于发现血型抗体滴度变化及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对预防、降低母婴血型不相容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或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用于辐射危险评价及预测电离辐射诱发肿瘤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固定人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336例(按工种分为X射线影像诊断组、CT影像诊断组、介人放射学组和放射治疗组),健康对照组 112例;其中,经血型鉴定为MN杂合个体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为176例,健康对照者为58例.分离、固定、荧光免疫标记外周血红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按照BR6-1WI方法,分析GPA基因突变频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3-氨基苯甲酰胺指数实验(CB微核+3AB指数实验),检测DNA损伤修复能力以反映研究对象的个体易感性.结果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GPA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29~11.48,P<0.05),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组的GPA NO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X射线影像诊断组(t =2.01,P<0.05).GPA NO基因突变频率受放射工龄、累积剂量和3AB指数的影响作用明显,而GPA NN基因突变频率仅受放射工龄影响,与累积剂量和3AB指数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对于职业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人群,GPA NO基因突变频率可较好地反映电离辐射诱发的DNA损伤效应和个体的辐射易感性,较GPA NN基因突变频率更适宜和敏感.  相似文献   
997.
梁文彬 《现代保健》2012,(11):142-143
血型鉴定虽然是一项简单的操作,但也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医疗事故。对本医院检验科多年来血型报告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造成错误的因素很多,其中测定方法不对,测定人员的失误及临床标本采集、运送、编号不当等是造成血型错误的主要原因。加强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责任心,保证血型报告的准确性,杜绝因血型错误而危及输血患者生命的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制一种适合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医院及献血中心、血站等单位且能方便、快速、准确的判断血型的实用型全自动血型鉴定仪.方法:主要采用电子扫描(SCA)放大图像比对系统的技术,将所需试剂和标本放到指定位置,用特制凹型平底三孔玻片自动推至于载体板上,微量样品经稀释可通过振荡1 min准确与试剂发生反应,并观察其是否产生凝集现象;通过扫描系统检测,经过软件处理自动得到结果.结果:研制实用型全自动血型鉴定仪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血型,可达到120份/h左右,自动判断错误报警、提示错误操作.结论:研制的实用型全自动血型鉴定仪操作简便,设计合理,且快捷灵活,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ABO-HDN早期诊断指标的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80例ABO溶血病筛查的新生儿三项诊断试验结果与初检时间、同期的血常规以及血清胆红素检测指标。结果:99例诊断为ABO-HDN阳性,其中A型54例,B型45例,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B型HDN阳性组与HDN阴性组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99例HDN阳性组不同血型、不同初检日期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初检日期的HDN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只分析病理性黄疸患儿,不同初检日期的HDN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HDN阳性诊断模式中的初检日期无明显差异(P>0.05);直抗、游离试验结果与初检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ABO-HDN阳性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占45.45%(45/99),HDN阳性与阴性的间胆与总胆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未见明显差异(P>0.05)。若只分析病理性黄疸患儿,HDN阳性与HDN阴性的各胆红素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轻中度的贫血以及间胆与总胆比值是早期ABO-HDN诊断的辅助指标,且大多贫血不呈进行性加重,临床上不应以出现病理性黄疸后再考虑筛查ABO-HDN。抗体释放试验是最灵敏的、也是疾病进展后最重要的确诊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王彬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81-382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因母婴血型不合的黄疸患儿187例,检测患儿及其父母ABO血型、母亲不规则抗体以及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患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患儿游离抗体试验,患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通过对187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血清学检测,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109例,发病率为58.29%。109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DAT阳性40例,占36.70%;游离抗体试验阳性70例,占64.22%;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06例,占97.25%。结论: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较高,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学检查非常有必要,可早期明确诊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