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28篇
皮肤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17篇
预防医学   602篇
药学   109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和美洲大蠊研末联合德莫林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在放疗时单用德莫林,观察组在放疗时应用康复新液和美洲大蠊研末联合德莫林。比较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发生了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不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Z=-5. 180,P <0. 05),两组Ⅰ、Ⅲ、Ⅳ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观察组总获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 170,P <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和美洲大蠊研末联合德莫林用于防治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显著,能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加快皮肤损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992.
游梦  陈林  王琦  李志峰  冯育林  钟国跃  杨世林 《中草药》2020,51(7):1814-1818
目的 研究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中压MCI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型和半制备型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运用质谱、核磁等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万寿竹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6-α-L-(4''-O-乙酰基)-吡喃鼠李糖氧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酯(1)、4'',7-二羟基黄酮(2)、巴马汀(3)、异紫花前胡苷(4)、4''-O-β-D-葡萄糖基-5-O-甲维阿斯米醇(5)、紫花前胡苷元(6)、2-氨基吡啶(7)、远志寡糖酯A(8)、新野樱苷(9)、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II(10)、宝藿苷I(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万寿竹酯苷;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3.
994.
《中国药房》2019,(14):1953-1958
目的:优选美洲大蠊脱脂膏酶解工艺的最佳水解酶,以提高美洲大蠊中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提取得率和活性。方法:以美洲大蠊脱脂膏为对照,采用茚三酮法和福林酚法考察胰蛋白酶(TR)、胃蛋白酶(PE)、碱性蛋白酶(AL)、木瓜蛋白酶(PA)、中性蛋白酶(NE)对脱脂膏的水解度;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法,分别以50%、60%、70%、95%乙醇为洗脱溶剂,考察各酶解液不同溶剂洗脱部位的得率;借助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体外抑制试验,考察各酶解液洗脱部位的抗肝纤维化活性。结果:PA、NE对美洲大蠊脱脂膏的水解度分别为14.15%、15.70%,具有较强的酶解能力。PA、NE、AL酶解液的95%乙醇洗脱部位得率分别为(0.73±0.04)%、(0.65±0.01)%、(0.64±0.05)%,分别较不加酶的脱脂膏提高了30.36%、16.07%、14.29%。细胞体外抑制试验结果显示,各酶解液分离纯化所得的50%、60%、70%乙醇洗脱部位对HSC-T6细胞抑制率较低或呈现促增长现象;其95%乙醇洗脱部位对HSC-T6细胞的抑制率总体均在20%以上,其中PA、NE酶解液分离纯化所得的95%乙醇洗脱部位作用24~72 h时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94.5~112.3、117.1~120.0μg/mL,总体小于不加酶的脱脂膏的IC50(116.1~123.0μg/mL)。结论:综合水解度、纯化洗脱部位得率及对HSC-T6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3个指标,确定PA为美洲大蠊脱脂膏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酶解工艺的最佳水解酶;NE、AL效果次之;PE、TR效果较差,不适于该酶解工艺。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联合藻酸盐敷料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6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美洲大蠊提取液和藻酸盐敷料换药,对照1组采用美洲大蠊提取液纱条换药,对照2组采用九华膏纱条换药。观察:(1)术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创面的渗液和疼痛情况。(2)术后第2天、第7天和第21天的创面面积。(3)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术后第2天3组患者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第21天创面面积及术后第7天、第14天和21天创面分泌物均少于两个对照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7.46±4.14)d,均优于对照1组的(30.46±3.59)d和对照2组的(31.46±3.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联合藻酸盐敷料用于肛瘘术后创面换药,可减少创面渗液、减轻创面疼痛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建立美洲大蠊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并依据国际国内标准进行限量分析。方法 采用ICP-MS技术检测美洲大蠊中Cd、As、Pb、Hg和Cu 5种元素的含量。结果 5种元素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加样回收率在88.5%~117.0%,RSD为0.45%~3.96%。综合国际国内各标准,13批样品不合格率差异较大,在7.69%~100%之间。结论 本实验所述方法可准确测定美洲大蠊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其中Cu因限量设定值差异较大超标较为普遍,且多数标准未做要求;Pb限量皆有规定但设定值较宽,可适当调低限度;国际标准中Cd、As和Hg限量与国内标准差别不大,不合格率相近,认为3种元素的限量是可行的。有必要制订美洲大蠊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针对性标准。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通过比较湿片法和荧光法在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中的结果,对阴道分泌物荧光染色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采集14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湿片法和荧光法检测标本中的线索细胞、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等病原体,并分析其检测结果。 结果湿片法检出线索细胞、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的阳性率分别为4.29%、13.57%和2.86%,荧光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1.43%、15.00%和2.86%;两种方法在检出线索细胞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阴道毛滴虫和念珠菌的阳性率方面一致。 结论荧光染色检测检测线索细胞的阳性率高于湿片法,可用于临床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9.
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为阴道毛滴虫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输卵管癌,早期多无特殊表现,典型症状为阴道排液、腹痛和盆腔肿块,其阴道排液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水样、泡沫状,伴外阴瘙痒;对仅表现为阴道排液的不典型病例,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现将1例外院误诊为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g/m3、1.5g/m3、2.0g/m3、2.5g/m3和3.0g/m3熏蒸10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g/m3和2.44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