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284篇
  免费   25250篇
  国内免费   16967篇
耳鼻咽喉   7373篇
儿科学   1837篇
妇产科学   4461篇
基础医学   20214篇
口腔科学   3764篇
临床医学   55579篇
内科学   26317篇
皮肤病学   1731篇
神经病学   4236篇
特种医学   181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8篇
外科学   42151篇
综合类   108211篇
预防医学   16954篇
眼科学   2144篇
药学   34562篇
  385篇
中国医学   19255篇
肿瘤学   73632篇
  2024年   1798篇
  2023年   7001篇
  2022年   6577篇
  2021年   8241篇
  2020年   8082篇
  2019年   8544篇
  2018年   4897篇
  2017年   7775篇
  2016年   9323篇
  2015年   10177篇
  2014年   15823篇
  2013年   16096篇
  2012年   21989篇
  2011年   23963篇
  2010年   23329篇
  2009年   23861篇
  2008年   25241篇
  2007年   23205篇
  2006年   21405篇
  2005年   21979篇
  2004年   19733篇
  2003年   15343篇
  2002年   14047篇
  2001年   13973篇
  2000年   11677篇
  1999年   10908篇
  1998年   10814篇
  1997年   11331篇
  1996年   10195篇
  1995年   8468篇
  1994年   7225篇
  1993年   5212篇
  1992年   4644篇
  1991年   3414篇
  1990年   2116篇
  1989年   1814篇
  1988年   389篇
  1987年   346篇
  1986年   263篇
  1985年   167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下唇外伤及肿瘤切除常常造成红唇缺损,而红唇缺损在外形与功能上都非常重要,较小的红唇缺损可通过局部红唇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红唇瓣转移来修复[1],但红唇缺损超过3/4以上全长或2/3厚度时,常规方法不能奏效[2-3],所以我们运用颊肌粘膜瓣转移的方法修复红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脂质低密度(LDL)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加减下瘀血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下LDL和OX-LDL对小鼠肾足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再用不同浓度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别用RT-PCR及ELISA检测足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结果:LDL和OX-LDL可使肾足细胞分泌VEGF明显增高,且有浓度依赖性.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可以明显抑制脂质诱导肾足细胞VEGF的高表达.结论:LDL和OX-LDL可以通过促进足细胞分泌VEGF增加而加重脂质肾毒性,而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诱导足细胞分泌过多VEGF,从而保护足细胞的脂质损伤.  相似文献   
993.
胸腰椎病变CT监视下穿刺活检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椎病变CT监视下穿刺活检中穿刺路径的选择方法。方法141例胸腰椎病变临床诊断不清患者,其中胸椎70例,腰椎71例。根据病变位于脊椎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于CT监视下穿刺取材。穿刺路径:经椎旁路径63例,经椎弓根路径45例,经肋椎关节路径11例,其他路径22例。结果141例中共有128例诊断正确,穿刺结果诊断正确率为90.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病变穿刺路径的选择要根据病变的位置不同具体分析。总的原则是安全、取材量多、对患者损伤小。  相似文献   
994.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美国的Jocobs等报道了第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从此,结直肠癌手术在技术上发生里程碑式的变革,腹腔镜技术逐渐得以应用。由于受到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较其他领域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各种新器械的应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睾丸网腺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睾丸网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诊断为左睾丸鞘膜积液、左睾丸肿瘤待排,遂行左高位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网腺癌。免疫组化:AFP(-),PLAP(-),CK(+),CD30(-),CK20(+)。术后CT示肝内多发转移瘤、左肾和左肾上腺转移改变。结论睾丸网腺癌是原发于睾丸网纵膈的恶性肿瘤,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独特,基本治疗是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辅以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和化疗效果欠佳。该病预后差,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仅为13%。  相似文献   
996.
αVβ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用改良的Weidner方法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整合素αVβ3在胃癌原发灶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胃黏膜组织(72.38%vs22.86%,χ2=8.35,P=0.032);浸润性生长、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和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αVβ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膨胀性生长(χ2=14.97,P=0.002)、T1~T2期(χ2=15.21,P=0.015)、无淋巴结转移(χ2=17.89,P=0.025)和无远处转移(P<0.05)的胃癌组织。浸润性生长、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和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MVD高于膨胀性生长(t=10.150,P=0.001)、T1~T2期(t=5.961,P=0.001)、无淋巴结转移(t=3.819,P=0.01)和无远处转移(P<0.001)的胃癌组织,且与整合素αVβ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αVβ3与胃癌组织生物学行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等密切相关,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其表达的检测对判定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临床分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7.
Twis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Twis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探讨Twist蛋白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鼠抗人Twis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不同类型胃癌组织及32例正常胃组织中Twist的表达。结果:在98例胃癌组织中,Twist阳性表达60例(61.2%);在正常胃组织中其阳性表达5例(15.2%),两者比较,P=0.000(X^2=20.06);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发现,Twist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X^2分别为6.577、9.557、9.87、4.88,P值分别为0.01、0.002、0.002、0.027);而其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X^2分别为0.226、0.331,P值分别为0.634、0.565)。结论:Twist在胃癌诊断中作用明确,并且在判断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手术对老年男性患者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1999~2005年因直肠癌手术的170例老年男性患者分为PANP组(含规范的TME手术方法)和非PANP(TME规范情况不详),对两组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和局部复发率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结果:PANP组性功能与排尿功能明显优于非PANP组,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而PANP组局部复发率低于非PANP组(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应重视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9.
原发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86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1例。其中外阴8例、阴道10例、阴道及宫颈1例、外阴及阴道1例、盆腔1例。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0(21~7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流液及发现外阴或阴道肿物。本资料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高于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期别和预后呈负相关。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由根治性切除逐渐衍变为扩大局部切除。随访:21例患者中随访率为67%(14/21),随访时间6~96个月,死亡7例,随访期间的死亡率为50%。结论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预后差。肿瘤厚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应采用手术基础上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案个体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hione-S—transferase-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merase,TopoⅡ)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和10例肝硬化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并对其组织病理指标及3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35例肝癌中的P—gp、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1.4%、31.4%。②肝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组织。③P—g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17.1%,P—gp+GST-π、P—gp+TopoⅡ和GST-π+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60%、14.3%、2.8%,其中P—gP+GST-π和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④TopoⅡ表达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结论①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与其P—gp、GST-π、TopoⅡ表达有关。②对肝癌患者化疗前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对患者化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联合用药的合理选择,提高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