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6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蚓激酶对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 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蚓激酶组(蚓激 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华法林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序贯华法林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 10,20及30 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蚓 激酶组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与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比值、肺动脉收缩 压和主肺动脉直径在治疗后10,20及30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治疗后10,20及30 d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蚓激酶组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在治疗后10,20和30 d明 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蚓激酶组氧分压(PO2)在治疗后10,20和30 d明显升高,但治疗后20和30 d两组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对照组和蚓激酶组治疗后10 d明显增高,而在治疗后20,30 d明显降低,且两组及组 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蚓激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蚓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 华法林治疗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蚓激酶(LBK)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4、8 U·mL-1LBK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时间段(24、48和72 h)各组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体外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和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48和72h后不同剂量LBK组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4和8 U·mL-1LBK组SGC7901细胞划痕距离明显增加(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4和8 U·mL-1LBK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G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G2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8U·mL-1LBK组SGC7901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LBK可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迁移能力,且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对预防脑梗塞复发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脑梗塞患者233例,随机分为3组:蚓激酶治疗组72例给予蚓激酶胶囊口服,丹参治疗组77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对照组84例为常规对照。结果:蚓激酶治疗组1年内脑梗塞复发率为19.44%,而丹参治疗组与对照组脑梗塞复发率分别为37.60%和32.29%(P〈0.01,P〈0.05)。结论:蚓激酶预防脑梗塞复发疗效确定,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为探讨蚓激酶对老年人冠心病(CHD)患者症状、心电图、血液 流变性的影响。我们对69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采用蚓激酶和肝素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1资料与方法 选择6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61例、女8例,年龄64~78岁。均符合WHO所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二组。(1)蚓激酶组:男31例、女4例,平均72岁。(2)肝素组:男30例、女4例,平均年龄70岁。二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相似。 方法:蚓激酶组给予扩冠、活血、通络、降脂综合的治疗同时给予普恩复胶囊3次/日,…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离除去蚓激酶白蛋白纳米粒溶液中未成粒的BSA ,利于FITC标记在纳米粒上 ;分离除去未与蚓激酶纳米粒结合的FITC ,降低FITC对检测荧光纳米粒的影响。方法 :采用SephadexG - 1 0 0和SephadexG - 5 0凝胶柱分离纯化。结果 :流速为 3ml/min时 ,SephadexG - 1 0 0柱 (2 1 .5cm ,φ1 .9cm)能够分离除去 (2 9.3± 3.6 ) %未形成纳米粒的BSA ;流速为 0 .2 5ml/min时 ,SephadexG - 5 0凝胶柱 (1 0cm ,φ2cm)可以完全分离除去未与纳米粒结合的FITC。结论 :通过分离 ,FITC有效地标记在纳米粒上 ;降低了背景荧光 ,使荧光纳米粒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显现。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证实百奥蚓激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抗凝纤溶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6 8例患者 ,对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 ,纤维蛋白原定量及血浆黏度比的测定和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并与对照组 4 0例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P <0 0 1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百奥蚓激酶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蚓激酶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新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照计算机编号的单双数分为2组(各47例),单数者选择依达拉奉治疗,作为对照组;双数者选择蚓激酶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功能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百奥蚓激酶临床观察、研究的文献,分析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内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1994年1月~2009年6月期间有关蚓激酶的文献报道54篇,对每篇文献的发表期刊、年限、第一作者、回顾性研究文献、临床观察性文献、观察病例数、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病程、用药疗程、合并用药情况、观察指标、结果和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4篇文献,27篇关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文献、13篇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文献、10篇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文献、4篇治疗其他疾病的文献。结论蚓激酶是一种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可靠性强的降纤药品。  相似文献   
79.
刘晶 《首都医药》2011,(8):38-39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蚓激酶胶囊2粒,tid,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毫克×2l,对照组60例,仅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毫克×2l,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纤维蛋白原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纤溶酶序贯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符合入组要求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急性期静脉纤溶酶治疗7天后单独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纤溶酶治疗结束后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及蚓激酶,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复发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降纤治疗(纤溶酶序贯蚓激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能减少梗死复发率。联合使用不增加出血危险及肝肾毒性。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降纤治疗(纤溶酶序贯蚓激酶)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且副作用较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