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6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76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及虫卵的早期诊断组分抗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寻找具有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方法以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和虫卵中的可溶性抗原的成分进行免疫分析.结果可溶性尾蚴抗原(SCA)94、48、41、40 kDa和38 kDa组分抗原最早出现免疫印迹反应,能被感染后2周兔血清所识别,可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识别的SCA 71、23 kDa组分抗原反应最强.可溶性成虫抗原(AW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71、58 kDa,能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所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270、151、73、69、50 kDa和24 kDa,能被感染后4周兔血清所识别.结论 SCA 94、71、48、41、40、38、23 kDa,AWA 71、58 kDa和SEA 270、151、73、69、50、24 kDa能被急性感染兔血清所识别,是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对5例阳性病人3d全粪的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卵在粪便中的分布具有聚集性。虫卵主要分布在粪便的表层及头端,从表面至内部及从头至尾部虫卵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随着时间的不同粪便中的虫卵计数亦有变化;又通过对44例阳性病人的同一粪样同时制Kato片10张,结果显示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几何均数的变化并不明显,可认为虫卵在粪便的局部是呈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23.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卫生厕所改造状况,评价其对粪便处理的卫生效果。方法在2个县(市)4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分别随机抽取30座已改造的卫生厕所,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相关要求,检测卫生厕所贮粪池粪液、出口粪液的大肠菌群和寄生虫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卫生厕所120座,出口粪液大肠菌值合格率为93.33%,蛔虫卵死亡率为100%,寄生虫卵沉降合格率为92.50%。结论血吸虫病流行区建设或改造的卫生厕所,对粪便中的大肠菌群和寄生虫卵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应加强管理,提高改厕覆盖率,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24.
磁珠-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虫卵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环抗原(circulating antigen,CAg)是宿主体内活虫(包括虫卵)所产生的具抗原性的代谢物质。它的存在表明血吸虫现症感染,并能大致反映感染虫荷,而且宿主有效化疗后CAg可被宿主迅速清除。故CAg检测不仅可作为诊断的依据,还可用于疗效考核。目前国内外已建立了多种检测CAg的方法如双夹心-ELISA、斑点-ELISA、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等,并采用不同样本(血液和/或尿液)进行血吸虫CAg的检测,均取得一定的  相似文献   
25.
江西农村社区蛔虫感染动态一年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未加控制措施干预下农村社区蛔虫感染与传播动态。方法 :由 6次横断面调查组成的一年纵向研究。结果 :当地人群感染率常年稳定在 60 %以上 ,但年内社区感染率与感染度 ( EPG)有显著性波动。年龄分层分析进一步表明 ,感染的波动仅在部分儿童具显著性 ,而在几乎所有成人组波动不具显著性。蛔虫在土壤内的发育率变化与年内月平均温度的变化相一致。结论 :该地蛔虫感染呈相对稳定的地方性传播但存在明显季节波动 ,此种波动与季节对土壤中虫卵发育的影响有关 ,儿童是构成社区蛔虫感染波动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26.
阿苯达唑对感染仓鼠的美洲钩虫幼虫及虫卵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美洲钩虫成虫的仓鼠口服阿苯达唑75或150mg/kg的有效率为83.8%和100%。治前3d,2个治疗组每鼠每g粪便培养的幼虫数为29716±3299和28256±118,对照组的为8828±2659。治后3d,治疗组的粪便培养未查见幼虫,而对照组的为9066±7416。此外,受治2组的培养粪便残渣用饱和盐水漂浮虫卵时,无或仅查见几个变性虫卵。仓鼠于感染第3期幼虫后3、7或14d口服1剂阿苯达唑150或300mg/kg时,粪便虫卵阳性率为0-9.1%,减虫率为96.8-100%。  相似文献   
27.
吡喹酮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主要的致病机理是血吸虫卵在肝脏和肠组织的沉积,虫卵释放出可溶性抗原,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Ⅳ型超敏反应),不断破坏肝脏和肠组织结构等。吡喹酮具有显著的杀血吸虫作用,但实验显示,吡喹酮不杀日本血吸虫成熟期卵及发育期卵,对虫卵的发育无明显影响。肖树华等以小鼠做实验,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32d一次口服毗喹酮300mg/kg,于不同时间剖杀小鼠,取肝组织压片,作卵谱检查,并与未治疗感染鼠对照。结果,治后1~3d,肝组织的卵谱与对照组相似,给药后7~14d,Ⅰ期(初产卵与空泡发育期)、Ⅱ期(发育期)虫卵相继消失,而Ⅲ期(成熟期)、Ⅳ期(变性或死亡期)虫卵则增多;治后21~27d,除Ⅲ期虫卵增多外,其余各期虫卵均少。卵谱观察的结果表明,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卵的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209-213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Cs)中TNF-α活化及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Cs,利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HC)、RT-PCR以及放免法,对SEA作用后的大鼠PMCs形态变化和TNF-α表达进行观察;同时,制备SEA活化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SEA-MCM),利用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对经过SEA-MCM作用后的HSC-T6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结果进行检测。结果:1大鼠PMCs在LPS(10 mg/L)和SEA(10 mg/L)分别作用3 h、6 h和9 h后,可以使PMCs活化增加,并促进大鼠PMCs TNF-α蛋白表达(P<0.05);2LPS(10 mg/L)和SEA(10 mg/L)分别作用6 h,大鼠PMCs TNF-αmRNA表达增加(P<0.05);3LPS(10 mg/L)和SEA(10 mg/L)分别作用3 h、6 h和9 h,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6 h和9 h组均高于3 h组(P<0.05),6 h和9 h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4SEA-MCM促进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P<0.05)。结论:体外实验证实SEA与LPS在活化大鼠PMCs、促进TNF-α表达和分泌中有相似的作用,这可能与SEA活化大鼠PMCs能明显促进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PCR方法扩增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便虫卵核糖体DNA (ribosomal 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其用于华支睾吸虫感染检测的价值. 方法 提取2例华支睾吸虫患者粪便中的虫卵DNA作模板,以rDNA ITS基因片段为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从2例患者粪便虫卵样本中均扩增出1 123 bp的条带,经序列比对确定患者粪便中的虫卵为华支睾吸虫卵.测序分析发现本研究的两个样本与中国黑龙江分离株(KF740425)相似性为100%. 结论 本研究从2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便虫卵中成功扩增出rDNA ITS基因,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免疫小鼠CD11c+CD8α-树突状细胞(DC)亚群对卵清白蛋白(OVA)诱发的过敏性哮喘的抑制作用。方法 BALB/c小鼠经腹腔及足垫注射SEA 50μg/只,每周1次,共4次。用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CD11c+CD8α+DC与CD11c+CD8α-DC亚群。另取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OVA致敏单纯哮喘组,C组为过继转移SEA免疫CD11c+CD8α+DC组,D组为过继转移SEA免疫CD11c+CD8α-DC组。C、D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过继转移5×105个CD11c+CD8α+DC和5×105个CD11c+CD8α-DC,1h后B、C、D组小鼠同时用OVA诱发哮喘,4周后剖杀,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部炎症变化。结果 A组小鼠肺组织无炎症反应;B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广泛且严重,在支气管及肺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仍较明显;D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较B、C组显著减轻,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4组小鼠按照Underwood标准进行病理评分,总分分别为0、14.00±1.00、12.33±0.58和7.2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SEA免疫小鼠CD11c+CD8α-DC亚群对过敏性哮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