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43篇
  2篇
中国医学   6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王新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69-169
慢性肝炎属现代医学的名称,散见于中医的"黄疸"、"胁痛"、"郁症"、"积聚"、"臌胀"等病症.临床上从肝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为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症状分型多属于:一、湿热中阻证:身目发黄,苔黄腻为主证.二、肝郁脾虚证:以胁肋胀痛,腹胀便溏为主证.重度为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腹胀,纳差,便溏等症,可伴有面色黎黑,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但无门脉高压征者.  相似文献   
72.
真武汤加减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老年亚甲减)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真武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亚甲减患者36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偈H)的变化。结果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9%。结论真武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亚甲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3.
姚杰良  黎忠民 《河南中医》2010,30(4):364-365
甲流诊治过程中,一定要辨明病机,识别表里,分清寒热,审察虚实,洞悉兼夹,明鉴疑似,掌握辨证要点,做到早诊早治,方可有的放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4.
中风病是中医内科的常见病,而偏瘫是中风病的主症。改善和恢复偏废肢体功能活动是临床辩证论治的主要内容。虽然中风偏瘫病因多端,证候多变,虚实夹杂,临床辩证用药难度极大,但“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理特点,“发于实而归于虚”是其病机顺转的必然。现将本人多年治疗中风偏瘫的经验体会整理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5.
痛经属于妇科常见病,可由功能性疾病引起(原发性痛经),也可由器质性疾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所致。中医分虚实寒热各端论治。  相似文献   
76.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多为女性,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易复发再感染的特点,病情迁延,不易治愈。1997年8月—2001有11月,笔者采用《和剂局方》清心莲子饮加味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我们在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清楚、明确的关键一步。辨证不清治疗不但无功,反而会加重病情。兹举一临床病例说明。51岁的女患者李某某,患多发性骨髓瘤1年,化疗3次病情未见缓解。患者述自其父亲去世后,她心中非常悲痛,日久忧郁遂得此疾。患者不适症状繁多,以腹胀为主诉。刻下症见腹胀腹痛,泻后痛减;胸闷,喜深吸气;乏力,说话多即感劳累;五心烦热,口干,手足麻木;巅顶痛,遇寒加重;纳差,小便不畅,大便成形;失眠,烘热汗出,畏寒畏热;口舌生疮,舌质暗红,舌中后部苔黄  相似文献   
78.
针灸学是伴随着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逐步发展形成的,因具备“简、便、廉、验”的特性,适宜领域不断拓展,在民间广为流传。具体到临床,针灸就是一种治疗手段,而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它确定无疑的疗效。因此,可以说疗效是针灸的生命。不断提高针灸疗效,使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是每个从事针灸研究或临床工作的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笔者就20余年来临证感悟,或者说是对如何提高针灸疗效的一点思考,做简要叙述,以供同道参考。着意守神,重在调治“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甲乙.精神五脏第一》),而“本神”之原则,在于调神、治神与守神。“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  相似文献   
79.
刘友章教授治疗久咳,临证强调分清主次虚实,注重肺脾相关,主张“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处方用药遵古而不泥古,用意而不拘于方,并善用岭南中草药.  相似文献   
80.
林祖辉  叶杰清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317-1318
血管性痴呆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认知损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好发于老年人的渐进性疾病。西医影像学上常见于多发性脑皮层和皮层下梗死及以上两种多兼有的病变。属中医"呆症"、"痴症"、"善忘"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虚实夹杂,标实本虚,治疗上多着手于祛邪与扶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