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7篇
中国医学   3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高分辨质谱(HR-ESI-MS)、核磁共振(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 264.7为筛选模型评价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苍耳子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4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为c-藜芦酰乙二醇(1)、3,4'-二羟基-3'-甲氧基苯丙酮(2)、阿魏醛(3)、丁香脂素(4)、蛇菰宁(5)、落叶松脂醇(6)、愈创木基甘油(7)、3-hydroxy-l-(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8)、salicifoliol(9)、6-(4-hydroxy-3-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2-ol(10)、榕醛(11)、jatrointelignan D(12)、icariol A2(13)、异落叶松脂素(14)、ehletianol C(15)、(7R,7'R,7”S,7‴S,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8'-dineolignan-7”,7‴,9”,9‴-tetraol(16)、(7R,7'R,7”R,7‴S,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8'-dineolignan-7”,7‴,9”,9‴-tetraol(17)、2-(4-hydroxy-3-methoxyphenyl)-1-(4-hydroxyphenyl)-propan-1,3-diol(18)、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methoxypropanol(19)、楝叶吴萸素B(20)、threo-guaiacylglycerol-8-vanillin ether(21)、erythro-guaiacylglycerol-8-vanillin ether(22)、黄花菜木脂素B(23)和27-对香豆酰氧基熊果酸(24)。结论 化合物6~24为首次从苍耳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24个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14、21和23具有抗炎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8.14±1.89),(16.78±0.68)和(38.42±2.15)μmol·L-1。  相似文献   
22.
摘要目的探讨砂炒苍耳子降低毒性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砂炒苍耳子的温度、时间、药砂比3个因素对苍耳子中毒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砂炒苍耳子降低毒性的最佳工艺是温度140 ℃,药砂比1:15(g•g-1),时间12 min。结论该工艺经济,重复性好,可作为砂炒苍耳子降低毒性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苍耳子、辛夷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抗组胺、五羟色胺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方法 通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耳子、辛夷药对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合物,观察苍耳子、辛夷药对挥发油对抗组胺、五羟色胺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结果 从苍耳子、辛夷药对挥发油中测定出28种化合物,药对挥发油具有对抗组胺、五羟色胺所致皮肤过敏反应的作用。结论 苍耳子、辛夷药对挥发油能够对抗组胺、五羟色胺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其抗过敏成分与测定出的28种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24.
GC-MS 在中药复方制剂挥发油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GC-MS对加味苍耳子散、清上祛痛胶囊、肠炎灵片、健中疡愈片等复方制剂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单味药挥发油的特征成分或主要成分基本能从复方挥发油中检出;而在一些成品中仅检出脂肪酸类挥发性成分。表明其制剂工艺未对挥发油进行收集或挥发油损失过多。有待改进。研究结果表明GC-MS可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制剂挥发油的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的建立是提高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5.
虫咬皮炎是夏秋季节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联合应用虫咬水和苍耳子酊治疗该病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药物配制 ①取薄荷冰 2 5g ,溶于适量乙醇 (75 % ) ,缓缓加入浓氨液 1 0 0ml,加乙醇 (75 % )使成 1 0 0 0ml,混匀即得虫咬水。②取苍耳子 50g压扁、使炸口 ,加入 75 %乙醇 1 0 0 0ml中 ,浸泡 72h即得苍耳子酊。2 治疗方法 对昆虫咬伤能挤出毒液者尽量挤出 ,然后涂抹虫咬水 ,2 0min后再涂苍耳子酊 ,交替应用 ,一日数次。3 治疗效果 涂抹虫咬水与苍耳酊后有即刻止痛止痒作用 ,轻度咬螫伤 ,局部水肿于 1h~ 3h消…  相似文献   
26.
苍耳子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进庭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67-3068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re Patr ex widd)的干燥成熟带总包的果实.苍耳子为辛温解表药,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头痛(血虚头痛不宜用),鼻渊流涕、湿痹拘挛等症,其在治疗糖尿病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27.
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离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贵华  李攻科 《中成药》2008,30(3):421-426
苍耳子广泛分布于美洲北部和中部、欧洲、亚洲及非洲北部.种类繁多,主要品种有苍耳Xanthium sibiricum(X.strumarium)、蒙古苍耳X.mongolium、刺苍耳X.spinosum、卡氏苍耳X.cavanillesii、大果苍耳X.macrocarpum、意大利苍耳X.italicum、加拿大苍耳X.canadense、巴西苍耳X.brasilicum等.  相似文献   
28.
加味苍耳子散治疗慢性鼻窦炎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巧红 《光明中医》2008,23(6):764-764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以青少年多见,西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苍耳子散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7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中药内服及熏鼻治疗变应性鼻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熏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120例用玉屏风散、桂枝汤、苍耳子散化裁内服并蒸气熏鼻,对照组100例只用玉屏风散、桂枝汤、苍耳散化裁内服.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内服及熏鼻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单用中药内服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30.
过量服用苍耳子中毒致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6岁。主因间断抽搐发作10 h入院。入院前因“荨麻疹”服用苍耳子(家属自摘),每次40-60粒水煎服,每日3次,共服用3 d。入院查体:体温38.1℃,血压80/40 mm Hg,深昏迷,全身皮肤青灰,面色灰白,双侧球结膜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5 cm,对光反应弱,呼吸困难明显,呼吸36次/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