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37篇
  免费   3677篇
  国内免费   3172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502篇
妇产科学   302篇
基础医学   2868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12948篇
内科学   6314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2181篇
特种医学   39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12174篇
综合类   25171篇
预防医学   2587篇
眼科学   400篇
药学   8859篇
  97篇
中国医学   5692篇
肿瘤学   3204篇
  2024年   388篇
  2023年   1426篇
  2022年   1349篇
  2021年   1655篇
  2020年   1547篇
  2019年   1765篇
  2018年   887篇
  2017年   1631篇
  2016年   1924篇
  2015年   2289篇
  2014年   3452篇
  2013年   3514篇
  2012年   4718篇
  2011年   5291篇
  2010年   5115篇
  2009年   5213篇
  2008年   5364篇
  2007年   4960篇
  2006年   4846篇
  2005年   5069篇
  2004年   4290篇
  2003年   3785篇
  2002年   3155篇
  2001年   2786篇
  2000年   2065篇
  1999年   1660篇
  1998年   1385篇
  1997年   1230篇
  1996年   1126篇
  1995年   897篇
  1994年   794篇
  1993年   523篇
  1992年   416篇
  1991年   341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62例TCC标本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TCC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而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VEGF表达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x^2=9.032);VEGF表达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密切相关。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在TCC的发生、发展过两组比较差异有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施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和保留尿道粘膜前列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及保留尿道粘膜前列腺切除术的16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明显合并症,术后复诊,随访时间2~4年,3例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同期施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和保留尿道粘膜前列腺切除术,安全、效果肯定,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6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复发残余病灶、术后未复发病变区、残腔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以及其各相对参数值(rCBF、rCBV、rPS)],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复发残余组10例,CBF值、CBV值及PS值均升高,rCBF值为1.99±0.72,rCBV值为2.57±0.79,rPS值为10.79±5.85。未复发组11例,CBF值及CBV值均降低,rCBF为0.36±0.99,rCBV为0.76±0.41。8例PS值接近正常值,3例术后早期CT灌注检查PS值较明显升高,8~10个月再次复查PS值接近正常。术后残腔2例,CBF值略降低,CBV值略升高,PS值较明显升高。胶质瘤术后复发残余组与术后未复发组比较,二者的CT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脑组织区域比较,二者的CT灌注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残腔组比较,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值及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病例组与术后残腔组比较,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V值及P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脑肿瘤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确定肿瘤术后是复发残余还是未复发上有重要价值;PS值大小能较准确反映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但在鉴别肿瘤术后为复发残余还是残腔上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65.
光动力学治疗膀胱癌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男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是国内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90%以上的膀胱肿瘤为移行上皮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而且浅表性肿瘤(Tis、Ta、T1)占绝大多数,约为75%~85%,膀胱癌具有多中心发病、常伴发原位癌、治疗后易复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患者90%以上的为移行上皮细胞癌(BTCC)。我院近3年中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移植前后发现3例膀胱癌患者并进行跟踪随访,2例生存,1例死亡。1临床资料例1男,51岁。2003年11月12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国产环孢素A每天150mg,硫唑嘌呤每天75mg,强的松每天10mg。于2004年8月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彩超检查:双肾萎缩,移植肾正常,可见膀胱前壁约有2.0cm×2.0cm实质性肿物,同月行膀胱部分及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术后丝裂霉素20mg,每周灌注1次,8周后每半个月灌注1次…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P16、P15、P14基因5'CpG岛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基因甲基化程度,χ^2检验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间关系。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 5'CpG岛甲基化扩增阳性化率分别为27.5%、17.5%、35%,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三种基因5'CpG岛甲基化。P16、P14基因甲基化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P15基因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P15、P14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较高,三种抑癌基因5'CpG岛异常高甲基化,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渐进性活动训练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5年8月,将138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训练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实施渐进性活动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结果2组患者小肠梗阻的发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渐进性活动训练可降低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小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及其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8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移植肝恢复血液灌注后1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定义为基础肝功能),同时采用组织气体分析仪测定肝组织的氧分压,并取肝组织活检,计算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分别对上述3项指标进行评分,再根据各指标得分之和将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划分为5级(0~Ⅳ级),统计围手术期(术后2周内)、术后近期(术后2周至1个月)、术后中远期(1个月以上)的患者死亡率。结果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0级者157例(A组),死亡7例(4.5%),71.4%(5/7)死于术后3-6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Ⅰ级者25例(B组),死亡5例(20.0%),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Ⅱ级者23例(C组),死亡5例(21.7%),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Ⅲ级者8例(D组),死亡7例(87.5%),85.7%(6/7)死于术后1个月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Ⅳ级者5例(E组),全部死亡,80.0%(4/5)死于术后1个月内。A组各期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和D组、E组(P〈0.01);B组、C组间各期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期死亡率均低于D组、E组(P〈0.05)。结论基础肝功能、组织氧分压以及水变性和坏死细胞百分比三项指标可基本反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评级达Ⅲ~Ⅳ级者术后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70.
经鼻给予抗ICAM-1抗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腔给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及脑缺血再灌注+经鼻给予高、中、低剂量抗ICAM-1单抗干预组.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干预组于缺血1 h经鼻给予抗ICAM-1单抗,再灌24 h后取脑行冠状切片.采用TTC、HE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及免疫组化阳性区占总面积比.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脑标本均可见缺血侧的脑膜充血,脑组织肿胀;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及低、中、高抗ICAM-1单抗干预组脑梗死体积(以像素值表示)分别为57 042±12 483、32 871±4 325、25 932±3 103和15 325±3 356,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占总面积比分别为(6.64±0.476)%、(5.15±0.987)%、(4.36±0.682)%和(3.42±0.53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可使脑组织ICAM-1表达显著增高;(2)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可有效降低脑组织ICAM-1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3)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的剂量同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4)脑缺血再灌注时ICAM-1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比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