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6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8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913篇
临床医学   648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1277篇
预防医学   17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43篇
  5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2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凤国 《现代保健》2009,(32):49-49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功能性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位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25例,在瘤体包膜外0.5—1.0cm正常腮腺组织内,切除瘤体及腺体;对照组25例采用经典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面部畸形及残留腺体的功能。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术后畸形小,残留腺体有功能,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功能性切除较经典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对48例腮腺肿瘤患者,按常规隐蔽切口腮腺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保留或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分别于术后10d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耳廓上部、耳垂、耳下区、耳前区和耳后区的触觉、痛觉,并观察其感觉变化情况。结果 48例中35例耳大神经后支保留,耳廓上部及耳后区感觉无减退。术后早期耳前、耳垂及耳下区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以耳前区最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步好转,6个月时感觉接近正常。另13例耳大神经切断患者感觉减退症状更加明显,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是可行的,所采用的方法可靠,可减轻局部麻木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切断后产生局部永久性麻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深叶癌切除面神经后,即刻功能性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4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11例腮腺癌患者,术中采用将肿瘤连同腮腺及面神经切除,同时行颈丛神经移植重建面神经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面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复诊,见患者静态时面部对称,动态时口角轻度偏斜,术后一年两侧面部完全对称,睁、闭眼及提口角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腮腺癌根治术中采用颈丛神经移植能有效地恢复面神经的功能,既达到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又符合功能外科的发展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治腮腺炎方     
腮腺炎俗名痄腮。我院2006~2008年,共诊治该病患者92例,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腮腺肿痛者: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亦可)、桔梗各10g,甘草5g。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2cm的腮腺良性肿瘤的可能性。方法对2003~2007年江都市人民医院口腔科30例直径小于2.0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例,作腮腺部分切除术,于肿瘤外0.5~1.0cm切除肿瘤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病例术后疤痕、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腮腺浅叶及全叶切除术。结论对于界限清楚,直径小于2.0cm的腮腺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10例腮腺沃辛瘤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单侧腮腺单发病灶(8/8),沃辛瘤可单侧单发(5/10),亦可双侧或多发(5/10)(P<0.05);沃辛瘤多位于腮腺浅叶(13/17),腮腺多形性腺瘤可位于浅叶(6/8),亦可位于深叶或占据深浅叶(2/8)(P<0.05);多形性腺瘤在T2WI中以高信号多见(5/8),沃辛瘤以等信号或低信号为主(17/17)(P<0.05);性别分布上腮腺多形性腺瘤女性多见(6/8),沃辛瘤男性多见(7/10)(P<0.05);年龄分布上沃辛瘤为50岁以上者多见(6/10),多形性腺瘤中50岁以上与50岁以下者分布相近,各为4例(P<0.01)。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特征表现和临床资料相结合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可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腮腺混合瘤(mixed tumor)是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但本例为高龄患者,且肿瘤重达4 600 g,国内外少见报道[1,2],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86岁,农民(住院号69133)。主因“左颌面部渐进性增大肿块40余年,”于1999年8月20日上午8时入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陈波  刘准  王俊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0):961-961
性别与年龄36例中男24例,女12例,男多于女,年龄在17岁~65岁之间。  相似文献   
19.
腮腺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相似易发生误诊。我院收治变性型涎腺肿大症患者1例,临床误诊为Mikulicz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腮腺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祝宁  李坚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216-1216,1220
腮腺血管瘤系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本文通过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血管瘤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腮腺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腮腺血管瘤,均在我院口腔科做腮腺血管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年龄1~15岁,平均6岁。其中男5例,女7例。血管瘤均位于一侧腮腺区,左侧8例,右侧4例。临床表现为病人颜面不对称,局部隆起,皮肤颜色可正常或透出青紫色,肿瘤边界不清,扪之柔软,可被压缩,部分产生疼痛、面瘫等症状。术前超声均诊断为腮腺血管瘤可能性大。仪器采用西门子G50,HDI-40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超声检查时患者仰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