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6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365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27篇
内科学   705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687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2821篇
预防医学   1089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275篇
  12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目的:自80年代以来,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已成为一种有用的治疗方法。它有若干临床适应证,也有一些轻微副作用,如头痛、发热和畏寒等,但无多大危害,有些特殊制剂导致全身各系统少见的副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ivIg治疗所致血液学、感染和免疫学方面的并发症,中枢神经、肾脏和呼吸系统的表现,以及适当应用ivIg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80年代我国A群脑膜炎菌的监测及克隆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病原监测的结果表明.我国引起流脑的主要优势菌依然为A群脑膜炎菌,B群菌的感染由于A群病例的下降而相对上升。A群菌的脂多糖分型以L10为主,其次为L11型。B群菌应用单克隆抗体外膜蛋白分型结果为4、15及2a型.亚型为P、1.2、P1、9、P、1.15,等。用80年代在国内首次建立的多位点酶电泳法对我国1955~1987年各省市的183株A株群菌可分成24个ET型。发现每次流脑流行期内有一个优势Clone。60年代为cloneⅢ,70年代为cloneV.80年代又为cloneⅢ。我国资料与国际上clone型及流行病学资料一起分析时,阐明了1960年及1980年所发生的二次流脑世界性大流行的流行路线及其扩散模式,根据80年代的流行扩散规律.作者提出了相应的以菌苗预防为主的控制世界性流脑流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4.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克茂 《海南医学》1994,5(2):107-109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酵母样真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征性,头痛是首发症状,呈送行性加剧,伴呕吐、发热及脑膜刺激征,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有的病人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体征,易与脑种癌混淆,个别病例临终时才能确诊。现将我院1980至1993年6月经病原学确诊的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见表1)1.1一般资料: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0岁,其中20岁以下5例,21至30岁5例,31至切岁3例,sl至60岁2例。在13年的15例中,1980年至1990年仅有7例,1991年1例,1992年4例,1993年上…  相似文献   
65.
结核性脑膜炎为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感染,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脑脊液(CSF)改变常不典型。目前由于快速检测CSF中结核杆菌的手段有限,常易造成早期延诊或误诊,现将1995-2002年我院收住治疗的10例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6.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脑和脊髓软脑膜、蛛网膜及脑脊液的炎症。机体抵抗力弱的人群、婴幼儿和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少见。临床上罕见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病毒性脑膜炎的成人病例,我们成功治疗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林永根  雷世光 《贵州医药》1989,13(6):334-335
化脓性脑膜炎在3个月到6岁的婴儿和儿童中主要由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在2个月前的新生儿和婴儿中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B群链球菌引起。最近,我们在调查流脑流行菌群的过程中,发现一例淡黄奈瑟氏菌引起的脑膜炎;经查阅有关文献,在国内尚属首次,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儿男,6个月。因发烧12小时伴呕吐,4次于1988年3月14日下午7时15分入院。入  相似文献   
68.
患者男,16岁,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按瓶签标示量加疫苗所附的灭菌注射用水0.5mL稀释冻干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待完全溶解后,用1mL注射器抽吸,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处用75%酒精消毒,干后皮下注射0.5mL。疫苗注射约20min后,出现烦躁、呼吸急促、寒战、面色苍白、虚汗。查体:神志清楚,脉搏10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70/5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腹平软,右下腹有一新愈合切口。经快速诊查初步诊断为:与接种流脑疫苗有关的过  相似文献   
69.
70.
①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 (IVIG)对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 (SVE)预后的影响。②方法 将 5 6例SVE病儿随机分为常规组 (n =2 2 ,给予抗病毒、降颅压、止惊、冬眠疗法、加压氧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 )和IVIG组 (n =3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量在 7d内给予IVIG ,剂量为每天 4 0 0~ 6 0 0mg/kg体质量 ,共2~ 3d) ,比较两组病儿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 ,IVIG组治疗过程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χ2 =6 .5 10~ 13.86 0 ,P <0 .0 5 ,0 .0 1) ;病后遗留脑性瘫痪者明显减少 (χ2 =4 .0 2 7,P <0 .0 5 ) ;病后 3,6 ,12个月IVIG组除瘫痪外 ,癫痫、脑影像学损害、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者均明显减少 (χ2 =6 .4 5 1~ 4 5 .5 81,P <0 .0 5 ,0 .0 1) ;病后 6 ,12个月IVIG组的言语智商和总智商较常规组明显高 (t =2 .0 81~ 3.4 13,P <0 .0 5 ,0 .0 1)。IVIG组在病后 3,6个月时血浆IL 6 (15 .1,7.5ng/L)和TNF α(2 0 .4 ,11.8ng/L)水平较对照组 (4.2 ,8.5ng/L)明显升高 (z =- 3.337~ - 3.899,P <0 .0 1) ,但病后 12个月时血浆IL 6和TN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