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福州市中医院12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中药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脑肠肽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  相似文献   
32.
脑肠肽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肠肽是具有神经递质和激素双重功能的小分子多肽 ,在调节内脏感觉、分泌和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脑肠肽对部分病人起重要作用。文章对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P物质、钙基因相关肽等脑肠肽在IBS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上腹部烧灼感、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和早饱为主要症状而无法用器质性病变及生化异常解释的消化功能异常性疾病,据统计,在我国FD患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1/3以上,在欧美国家,人群消化不良发病率为20%~40%,其中FD占40%~70%[1].  相似文献   
34.
《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脑部神经症状的论述很多,说明脑部神经症状是阳明病中非常重要的临床症状。而西医脑肠肽的发现,揭示了脑和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提出脑肠轴学说。由此《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也揭示了脑肠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周吕  刘汶  王礼建  陈誩  袁勃  范萌  宋佳 《中医杂志》2012,53(9):775-777,787
目的探讨慢性激怒应激对大鼠胃窦平滑肌动力及下丘脑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瘦素、胃动素的影响,以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给任何刺激;模型组、柴胡舒肝散组、生理盐水组均给予夹尾刺激,每次30min,每天2次,连续刺激14天。柴胡舒肝散组、生理盐水组每次应激后分别立即灌胃2ml柴胡散[27.5g/(kg.d)]及生理盐水,每天2次。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胃窦肌条收缩活动,下丘脑及血浆CRH、ACTH、瘦素和胃动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离体胃窦肌条收缩频率和振幅明显减少(P<0.01),下丘脑CRH、瘦素及血浆CRH、ACTH、瘦素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而下丘脑与血浆胃动素浓度则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舒肝散组胃窦肌条收缩频率和振幅显著增加(P<0.01),下丘脑和血浆CRH、ACTH及瘦素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下丘脑和血浆胃动素浓度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柴胡舒肝散可增加慢性激怒应激大鼠胃窦平滑肌动力,改善脑肠肽水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先天性铅中毒对仔鼠胃、十二指肠及空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IMMC)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孕鼠自由饮用0.1%及0.2%醋酸铅溶液建立先天性铅暴露模型,其子代分别为低剂量铅暴露组(LG)及高剂量铅暴露组(HG),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G)。监测雄性仔鼠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IMMC,应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胃肠黏膜及血浆CCK-8、MTL的表达或水平变化。结果 胚胎期铅暴露可导致仔鼠胃窦部、十二指肠及空肠IMMC Ⅲ相波幅增加,Ⅱ相时程缩短,Ⅲ相时程延长并导致总时程增长。NG、LG、HG组仔鼠胃窦、十二指肠、空肠部IMMC Ⅲ相时程与波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NG、LG、HG组仔鼠胃窦部黏膜CCK-8表达依次增加而MTL表达逐渐减少(P<0.01),而十二指肠近端黏膜MTL、CCK-8表达均增加。铅暴露组仔鼠血浆CCK与MTL水平均升高,NG、LG、HG组CCK与MTL的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天性铅暴露可导致仔鼠胃肠动力受损,CCK及MTL在胃肠及血液中不同分布和变化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脑肠肽(ghrelin)是由胃肠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促分泌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在下丘脑及其他组织也有分布.其不仅具有促进食欲、维持能量平衡、稳定血糖、抗菌等作用,而且还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动物实验表明,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降低死亡率.因此,肠道及下丘脑通过产生ghrelin抑制炎症反应在脓毒症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陆夏敏  陆敏 《河南中医》2016,(6):1114-1116
脑-肠轴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中医治疗的多靶点效应与脑-肠轴、脑肠肽的关联。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经方、中药验方、中药灌肠、及推拿、针灸等。脑-肠轴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规范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深入探索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