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3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0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0篇
临床医学   728篇
内科学   40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36篇
特种医学   3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665篇
预防医学   21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26篇
  7篇
中国医学   397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探讨热休克反应 (HSR)对百日咳杆菌所致的大鼠感染性脑水肿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左侧颈内动脉注入百日咳菌液制备感染性脑水肿 (感脑 )模型 ,采用组织细胞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组织iNOSmRNA的表达。结果 :生理盐水组、4h感脑组及 4h热休克处理组均未见iNOSmRNA表达 ,8h ,2 4h时感染性脑水肿组均有明显的杂交信号 ,以 2 4h更为明显 ;而 8h ,2 4h热休克处理组仅有少数细胞有阳性信号。结论 :热休克反应对感染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NOS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地塞米松(DXM)对创伤性脑水肿和血脑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按自由体法致大鼠脑挫裂伤,去除骨窗硬膜,用0.5%DXM创伤灶局部湿敷2小时,设创伤对照组和硬膜外用药对照组。6小时后取脑测定创伤侧脑含水量,采用胶体金(CG)微粒与伊文氏兰(EB)示踪观察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结论:脑创伤灶局部应用DXM可减轻脑创伤性水肿,其机制与降低BBB的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23.
贺晓生  易声禹 《医学争鸣》1998,19(2):199-201
目的:探讨头颅瞬间旋转后脑干水肿的形成及超微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4.
探讨脑损伤急性期脑微血管中5-羟色胺,多巴胺的含量变化其与外伤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直接检测大鼠及脑损伤急性期微血管中5-HT,DA的含量。结果:脑损伤后0.5小时脑微血管中5-HT,DA含量明显增加,伤后6小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非常显著;同时限检测脑组织不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本文主要介绍我院急诊科收治因燃烧塑料制品导致吸入混合气体而中毒患者的早期急救护理与预后关系。方法 将几年来所收治中毒者病例资料完整42例,临床分为“五官型、支气管肺部炎症型、肺水肿型、脑水肿和末梢神经”等五型,进行急救护理。结果 通过对42例中毒者早期的急救护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伤后治愈出院分别为3—15d不等。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后遗症。结论,早期准确及时判断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护理,中毒者能得到尽快治疗,病情控制快,直至完全康复,这是急救护理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6.
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半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脑水肿的CT和临床的变化。方法 对75例患者术后临床和CT进行不同时间观察。结果 术后一周内86.6%的患者意识障碍和瘫痪减轻,第二周、第三周病情进一步好转,有部分病人因脱水剂减量致头痛、呕吐、瘫痪和意识障碍加重,经脱水调整等治疗后好转,病情的完全稳定需4周后。CT检查:中线结构移位术后第一周平均6mm,第二周9mm,第三周6mm,第四周2mm,4周后大部分中线恢复正常。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可缓解局部压力,但脑水肿过程不可避免,大多持续2周~3周后好转、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7.
高氧液超早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纠正脑缺氧是神经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严重的脑缺氧,常压给氧往往不能纠正,因高压氧治疗存在着一些禁忌,而不能早期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抢救。输注高氧医用液体(简称高氧液,PO2=80~100kPa)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改善脑缺氧症状。我们应用西安高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Y-1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对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施以高氧液治疗,脑缺氧症状明显改善,继发损害有所抑制,预后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仲丽霞  王立香 《泰山卫生》2005,29(5):F0003-F0003
患者女,56岁。于1小时前在睡眠中突发头痛、呕吐、不能入睡来诊,门诊以“头痛原因待查”于2005年6月19日收入院。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完善各项检查并给予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活血化瘀、营养脑神经药物治疗。于6月19日430/pm遵医嘱给NS250ml加脑神经生长素8ml静滴,  相似文献   
29.
30.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而脑水肿是引起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与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血肿成分及其降解产物的毒性作用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红细胞作为血肿中的主要成分对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由于红细胞所引起的脑水肿是在脑出血后数天触发的,因此针对红细胞及其内容物的作用进行干预有可能是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新方法[2]。血肿中的红细胞溶解破裂后,释放血红蛋白并降解为血红素,同时血红素在血红素氧合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