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748篇
  免费   34269篇
  国内免费   22577篇
耳鼻咽喉   7132篇
儿科学   12146篇
妇产科学   8669篇
基础医学   23625篇
口腔科学   11180篇
临床医学   201065篇
内科学   96444篇
皮肤病学   13456篇
神经病学   22293篇
特种医学   475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56篇
外科学   84658篇
综合类   418052篇
预防医学   90656篇
眼科学   13826篇
药学   173101篇
  1595篇
中国医学   187633篇
肿瘤学   37503篇
  2024年   3202篇
  2023年   12066篇
  2022年   11401篇
  2021年   15527篇
  2020年   16246篇
  2019年   14848篇
  2018年   7665篇
  2017年   15444篇
  2016年   18579篇
  2015年   22168篇
  2014年   48299篇
  2013年   49091篇
  2012年   64454篇
  2011年   72617篇
  2010年   72065篇
  2009年   72325篇
  2008年   92221篇
  2007年   82557篇
  2006年   74673篇
  2005年   86940篇
  2004年   89566篇
  2003年   100572篇
  2002年   89664篇
  2001年   78937篇
  2000年   50002篇
  1999年   36734篇
  1998年   32723篇
  1997年   24572篇
  1996年   23066篇
  1995年   19913篇
  1994年   14972篇
  1993年   8000篇
  1992年   6429篇
  1991年   6462篇
  1990年   6310篇
  1989年   6437篇
  1988年   1531篇
  1987年   1297篇
  1986年   929篇
  1985年   750篇
  1984年   490篇
  1983年   330篇
  1982年   210篇
  1981年   102篇
  1980年   55篇
  1979年   18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84篇
  1957年   15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4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65-67
目的 研究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生存期限及无复发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予以大剂量干扰素辅助疗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3.
44.
45.
目的研究三黄乙醇在临床中对治疗Ⅱ期及Ⅲ期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8年7月108例Ⅱ期、Ⅲ期压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压疮贴覆盖并适时更换,观察组使用三黄乙醇每2-4 h涂擦患处表面1次,待保护膜形成后每日涂擦2-3次并选择压疮贴覆盖,14天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Ⅱ期显效21例,占70%;有效7例,占23%;无效2例,占7%;Ⅲ期显效13例,占54%;有效8例,占33%;无效3例,占13%。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Ⅱ期显效8例,占27%;有效18例,占60%;无效4例,占13%;Ⅲ期显效4例,占16.7%;有效11例,占45.8%;无效9例,占37.5%。总有效率为74.8%。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黄乙醇治疗压疮患者可缩短压疮结痂时间,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组为住院接受治疗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148例,对照组为健康者,共140例。为上述观察对象开展PCT、hs-CRP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对单一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检出率进行比较。此外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PCT水平、hs-CRP水平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联合检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其hs-CRP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hs-CRP和白细胞介素6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