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65篇
  免费   4161篇
  国内免费   2674篇
耳鼻咽喉   238篇
儿科学   364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3916篇
口腔科学   1507篇
临床医学   18479篇
内科学   2684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607篇
特种医学   57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33392篇
综合类   46211篇
预防医学   6759篇
眼科学   437篇
药学   18171篇
  339篇
中国医学   17627篇
肿瘤学   371篇
  2024年   697篇
  2023年   2356篇
  2022年   2120篇
  2021年   3061篇
  2020年   3937篇
  2019年   3652篇
  2018年   1423篇
  2017年   3397篇
  2016年   3872篇
  2015年   4650篇
  2014年   8801篇
  2013年   8932篇
  2012年   10665篇
  2011年   11573篇
  2010年   10633篇
  2009年   9829篇
  2008年   9460篇
  2007年   8541篇
  2006年   7405篇
  2005年   6890篇
  2004年   5952篇
  2003年   5232篇
  2002年   4335篇
  2001年   4078篇
  2000年   3279篇
  1999年   2512篇
  1998年   1892篇
  1997年   1618篇
  1996年   1437篇
  1995年   1225篇
  1994年   931篇
  1993年   633篇
  1992年   454篇
  1991年   483篇
  1990年   365篇
  1989年   408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面部骨折种类繁多,其中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为最普遍类型,本病患者受伤部位为脸部,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主要采用坚固内固定术,但其有稳定性差、易发生二次骨折等不足[2]。在治疗颌面部骨折时需掌握其治疗原则与正确方法,不可完全依赖内固定而忽视必要的颌间牵引[3],因此牵引复位在坚固内固定术中也有重要辅助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坚固内固定术+牵引复位固定术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目的针对长时间卧床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同时指出对应的护理预防。方法针对长时间卧床骨折患者对于卧床的依从性制定问卷调查表格,同时在当中筛选出不配合卧床的患者给予调查,共有23例。结果其中住院1~3、4~7、>7 d中未按照医师吩咐的有4、15、4例;由于对于床出现不适、小便、轻度疼痛、中度疼痛、缺乏对私自离床活动诱发较为严重的后果、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家庭不在意等主要有13、7、4、8、5、2、3例。结论长时间卧床骨折卧床患者受到了病程、生活自理因素、知识不足、家庭缺乏支持、疼痛症状还有不信任医护人员等依从性维度的制约。对于限制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运用较有力度的护理手段,将患者对医师的安排服从,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6.
颌面部损伤患者临床常见,因其常伴有全身重要脏器损伤而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救治时必须进行全面仔细检查,对于复合伤患者,原则上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及时处理局部创伤,特别是对于合并重要器官损伤的患者应坚持“先全身,后口腔”或“配合全身抢救的同时处理局部创伤”的原则积极抢救[1].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治疗颁面部损伤患者186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构建骨折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质量指标,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2月1日骨科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构建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指标引导下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护理相关知识评分及护理质量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护理相关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指标中压力性损伤风险管理合格率、护理有效率、风险评估准确率、记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护理质量指标可为骨折患者防护压力性损伤提供客观依据,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
摘 要目的:比较闭合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厦 门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41 例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闭合组和切 开组,闭合组 21 例给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 20 例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 组治疗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 结果:闭合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5.24 % 与切开组的 90.00 %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闭合组 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闭合组患儿无发生术后感染病例,切开组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导致骨髓炎 1 例,经伤口清创、静脉抗感染等治疗后骨折愈合, 但术后随访 28 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仍差,伸直受限约 20 °,屈曲受限约 10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鱼尾状畸形。 结论: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与切开复位相同, 同时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33~68岁,中位数45岁。C3~C5狭窄16例,C3~C6狭窄9例。发育型狭窄18例,退行性狭窄7例。病程1~7年,中位数4年。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测定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价颈肩部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量表(17分法)评价颈髓功能,采用Odom评级标准评价整体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均增大(5.25°±3.05°,8.02°±3.13°,t=3.169,P=0.003;38.48°±13.60°,56.12°±12.90°,t=4.705,P=0.000),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和ODI均减小[(7.69±0.53)分,(3.14±0.21)分,t=39.906,P=0.000;(21.75±5.48)分,(10.13±2.12)分,t=9.888,P=0.000]。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1.51)分,(14.75±3.32)分,(16.53±3.52)分,(16.78±3.66)分,F=41.001,P=0.00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00;P=0.000;P=0.000)。术后12个月时,按照Odom评级标准评定,优12例、良10例、一般2例、差1例;疗效评定为差的1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背部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后疼痛缓解;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脊髓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减轻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颈髓功能,总体疗效较好,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