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1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58篇
预防医学   237篇
药学   348篇
  2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意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中毒机制为:有机磷与人体内乙酰胆碱酯酰结合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后者没有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乙酰胆碱蓄积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的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8月医院符合标准的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持续1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采肘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_8~+、CD_4~+/CD_8~+)、免疫球蛋白(IgG、IgM)和CHE、BNP、NT-proBNP等,测定心功能指标,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低于研究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CD_8~+、CD_4~+/CD_8~+)和免疫球蛋白(IgG、IgM)升高,CHE升高,BNP、NT-proBNP降低,LAD、LVEDD、LVESD降低,LVEF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CD_8~+、CD_4~+/CD_8~+)和免疫球蛋白(IgG、IgM)较高,CHE较高,BNP、NT-proBNP较低,CHE较高,LAD、LVEDD、LVESD较低,LVEF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和心功能,降低心肌损伤,且对肝/肾无影响,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推广。  相似文献   
93.
蟑螂为我国常见病媒生物,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家居生活。目前防治主要采用的是化学防治手段,其污染环境且易产生抗性,因而对人畜低毒或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的植物源性物质在防治蟑螂过程中将具无可比拟的优势。笔者简述了近年来植物源性物质在蟑螂防治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肝功能极度减退甚至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功能无法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当临床上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以及有明显白蛋白降低、胆碱酯酶活力降低、胆红素升高(除外由胆汁淤积引起)、PT延长等肝细胞功能衰竭的征象时,即表明已进人ESLD阶段。ESLD按原发性病变性质,可分为终末期良性肝病和肝脏恶性肿瘤。目前我国的ESLD,在成年人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炎肝硬化。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在儿童则主要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肝脏豆状核变性等代谢性缺陷疾病为多。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165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ChE、ALB、PTA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以及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肝病组血浆ChE、ALB、PTA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水平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组依次下降。结论:血浆ChE、ALB、PTA各指标水平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下降,提示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病变程度的指标及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所有来诊患者均及时、彻底、反复洗胃。洗胃结束后给予20%甘露醇250~500ml导泻。明确诊断后及时给予肟类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治疗,至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60%~70%后停用。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来诊的3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应用阿托品拮抗乙酰胆碱的毒性作用;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来诊的4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拮抗乙酰胆碱的毒性作用。结果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与阿托品治疗组比较,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快,中间型综合征发生率、迟发性多发神经病发病率、反跳率、病死率有明显下降。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以取代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乙酰唑胺对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心得安对照组、乙酰唑胺高剂量组和乙酰唑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予以乙酰唑胺1g/kg、低剂量组予以乙酰唑胺0.2g/kg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心得安0.16g/kg灌胃,正常对照组用20g/kg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小鼠均每天灌胃一次,连续5天并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测定小鼠在室温空调25℃条件下的常压缺氧耐受能力;同时在小鼠死亡时尽快断头取血,以3000r/min,离心5分钟,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血清胆碱酯酶(T-ChE)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乙酰唑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耗氧率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均P〈0.01),与心得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和P〈0.05);乙酰唑胺高剂量组T-ChE活性和T—AOC均明显比生理盐水组高(均P〈0.01),比心得安组显著增高(分别P〈0.01和P〈0.05)。结论:乙酰唑胺高、低剂量均能提高小鼠抗常压的缺氧耐受能力,与提高T-AOC和T-Ch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对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sAgcarrier,CASC)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的分析,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CASC血清中的TBA、CHE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BA、CHE结果。结果在156例CASC的试验组中,TBA为(19.87±7.34)μmol/L,CHE为(4.12±1.88)kU/L;对照组TBA为(6.05±3.34)μmol/L,CHE为(10.29±1.26)kU/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TBA高于正常参考值者47例,占30.8%;CHE低于正常参考值者25例,占16.0%。结论CASC应定期作包括TBA、CHE等多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综合分析、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后六味安消导泻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8例口服中毒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方法区别在于应用六味安消与甘露醇、硫酸镁治疗,其他均相同。结果首次排便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碱酯酶转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轻、中、重度中毒[1]人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阿托品平均每人总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六味安消导泻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甘露醇。  相似文献   
100.
急性草甘膦中毒4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4例急性草甘膦中毒病例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分析4例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全血胆碱酯酶(ChE)测定结果及治疗过程。结果根据有毒草碱样临床症状和全血ChE活力降低,连续观察ChE的活力均受到抑制,最低者为26.3U,一般在50U左右,确诊为急性草甘膦农药中毒。结论详细询问接触草甘膦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测定全血ChE活力,对诊断其是否中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