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5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594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148篇
基础医学   568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854篇
内科学   543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3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456篇
综合类   2052篇
预防医学   307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927篇
  10篇
中国医学   384篇
肿瘤学   181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586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798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瘢痕疙瘩的生物学特性类似于肿瘤。最近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receptor Ⅱ,TβRⅡ)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而肿瘤细胞中最常见的是该基因表达异常。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改变TβRⅡ基因突变的热点CA重复序列,以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否存在与肿瘤细胞同样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体内外基因转移F as配体(F as-ligand,F asL)对恶性人黑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携带人F asL cDNA的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 d-F asL),在体外转导两株黑素瘤细胞,并使其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RT-PCR法进行F as/F asL表达检测,TUNEL法及荧光显微镜相关凋亡检测、分析。建立人黑素瘤裸鼠模型,并对其进行体内疗效观察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流式细胞仪和RT-PCR检测两株黑素瘤细胞表面均表达F as,不表达F asL,而A d-F asL转导的两株黑素瘤细胞均能表达F asL;A d-F asL能显著诱导两株黑素瘤细胞在体外凋亡或抑制其生长。体内疗效观察黑素瘤荷瘤鼠模型治疗组瘤重(0.48±0.16)g与对照组瘤重(1.02±0.19)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形态学检查,治疗组可见肿瘤细胞凋亡坏死区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F asL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外均具有显著诱导人黑素瘤细胞凋亡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The role of 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 (CⅡTA) in constitutive or IFN-γ inducib|e expression of HLA molecules in human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cell lines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HLA molecules and CⅡTA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flow cytometry. The expression of CⅡTA gene was determined by RT-PCR. The capability of peripheral blood T cell reaction stimulated by tumor cells was monitored by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HLA Ⅱ-positive tumor cells expressed the CⅡTA quite well, andthe expression of HLA Ⅰ+Ⅱ was increased in the tumor cells with constitutive or inducible expression of CⅡTA after induced by IFN-γ. The tumor cells which did not express CⅡTA after in-duced by IFN-γ were not response to the expression of HLA Ⅱ promoted by IFN-γ. It suggest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ability of some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cell lines in response to IFN-γ for HLA expression and the deficiency in the inducible expression of CⅡTA, indicating CⅡTA might take part in the regu|ation of HLA Ⅰ+Ⅱ expression in the tumor cells, which might p|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immunologic escape.  相似文献   
34.
顺铂体外诱导的人肝癌耐药细胞株(QGY/DDP)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顺铂(DDP)诱导的人肝癌耐药细胞株(QGY/DDP),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间歇诱导法,逐步递增DDP浓度,获得耐药细胞株QGY/DDP;MTT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细胞计数法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内铂离子蓄积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了顺铂诱导的人肝癌耐药细胞株QGY/DDP,耐药指数为10.81,与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等抗癌药有明显的交叉耐药;与QGY细胞相比,QGY/DDP细胞增殖减慢、倍增时间延长,G0/G1期细胞增多、S期与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内Pt含量降低,GST-π的表达升高,而P-gp无明显变化.结论 QGY/DDP细胞具有耐药表型及耐药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耐药机制与细胞内Pt含量降低和GST-π过表达有关,而与P-gp无关.  相似文献   
35.
36.
寻找有效的抗原表位是近期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免疫学特性使其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一个吸引人的目标。从人和鼠系统获得的数据证实,细胞毒淋巴细胞(CTL)能识别hTERT特异的肽并杀死多种组织类型hTERT表达的肿瘤细胞。由于hTERT在人肿瘤组织中的广泛表达,在极少正常组织的低水平表达,临床试验已开始检验将hTERT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目标的可行程度。近期树突状细胞(DC)转运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筛选抗原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蟾毒灵抗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整体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蟾毒灵对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5只 ,蟾毒灵 3组分别给予 1.5、1.0、0 .5mg/kg体重 ,腹腔注射 ;生理盐水 (NS)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用法同蟾毒灵组 ;阿霉素 (ADM )组按 8mg/kg体重给药。用药后第 11天每组分别处死 10只荷瘤鼠 ,测量肿瘤大小 ,取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瘤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剩余各组观察带瘤生存期。结果 蟾毒灵组肿瘤大小均较NS组明显缩小 (P <0 .0 1) ;中、大剂量的蟾毒灵组带瘤生存期较NS组明显延长 (P <0 .0 5 ,P <0 .0 1)。大、中剂量的蟾毒灵瘤组织以中重度坏死为主 ,小剂量以轻中度坏死为主。电镜下大、中剂量蟾毒灵组可见肿瘤细胞凋亡征象。结论 蟾毒灵对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蟾毒灵的抗肿瘤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8.
多发性骨髓瘤(MM)系浆细胞系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主要波及骨髓,并分越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M以髓外脏器为首发浸润者,易造成误、漏诊。本院近期收治1例以眼球、甲状腺、腹壁等多脏器部位为首发症状的MM,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85~1994年治疗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15例。按癌栓水平分为肾型10例,肝下型4例,肝上型1例。B超和CT检查总确诊率73%。手术14例均完整取出癌栓,术后13例接受5-FU加MMC方案化疗。随访3个月~5年,1例肝下型和2例肾型无瘤存活分别36、43、52个月,余均在术后2年内死亡。认为B超与CT互补应用可基本确诊静脉癌栓,除肝上型和已有血管壁浸润者外大部分癌栓可采用松解游离同时渐渐拉出的方式取出,癌栓水平除肝上型外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测定大肠肿瘤细胞DNA及RNA的含量,观察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计方法对63倒不同性质的大肠肿瘤细胞DNA及RNA含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其中28例为大肠良性肿瘤,35例为大肠癌。结果:大肠良性肿瘤的异倍体率为43%.大肠癌的异倍体率为80.0%。以“标准RI”及“标准RI”为指标判断大肠肿瘤性质的准确性较“异倍性”为高,且双指标同时应用高于任一单项指标,对大肠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9%和94.3%。结论:“标准DI”和“标准RI”是判断大肠肿瘤性质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