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0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22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47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414篇
临床医学   1447篇
内科学   118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20篇
综合类   2793篇
预防医学   88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04篇
  26篇
中国医学   307篇
肿瘤学   19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联合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尿液中癌胚抗原(CEA)含量,结果显示:肺癌患者BALF、血清、尿液中CEA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结核及肺良性疾病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其阳性率分别为63.64%,57.38%,27.58%,以BALF阳性率为最高,这对肺癌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了方便可行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3.
脓毒症肺损伤大鼠鞭毛蛋白含量与TNF-α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模型中鞭毛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 1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脓毒症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穿孔、不切除盲肠外,其他处理同脓毒症组.分别于致伤后2、4、6、12、24、48h时点,取大鼠颈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鞭毛蛋白含量以及外周血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 成功复制了大鼠脓毒症肺损伤模型,脓毒症组在致伤后12h时点血PaO2明显下降,致伤后48h时点降到最低,脓毒症组12、24、48h时点血PaO2显著低于对应时点假手术组(P<0.01).光镜下可见脓毒症组24h时点肺组织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脓毒症组血清、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鞭毛蛋白含量在致伤后12h和24h时点明显增加,12、24、48h时点显著高于对应时点假手术组(P<0.01),脓毒症组血清TNF-α含量在致伤4h后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应时点假手术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脓毒症发生时大鼠血清、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鞭毛蛋白含量与外周血血清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711,P<0.05;r=0.66,P<0.05;r=0.52,P<0.05).结论 脓毒症发生时,鞭毛蛋白可能通过诱导TNF-α的产生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84.
85.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是生长在远端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原发性肺癌,国内学者认为其实质为周围型肺癌的一种病理类型。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把BAC作为腺癌的一种亚型,它约占全部肺癌的1.1%~9.0%〔1〕。BAC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几乎可与任何...  相似文献   
86.
为了寻求一种适宜的石棉表面改性剂,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通过测定培养液中亚硝酸根(NO-2)含量,观察了茫崖产温石棉对豚鼠肺泡巨噬细胞(AM)产生一氧化氮(NO)的诱导作用以及混合稀土、亚硒酸钠、柠檬酸铝对石棉诱发AM产生NO的影响。结果显示,温石棉纤维可使培养液中NO-2浓度升高,并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混合稀土、亚硒酸钠、柠檬酸铝均可抑制石棉诱发AM产生NO,而且随上述化合物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提示用混合稀土和亚硒酸钠拮抗石棉的致病作用有实际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87.
患者,男性,33岁,锅炉工。工作时被煤粉淹埋超过10min,挖出时神志不清,急送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术后转入本院。入院查:血压(BP)110/72mmHg(1mmHg=0.133kPa),心率(Ha)90次/min,脉搏90次/min,呼吸频率22次/min,体温37℃。患者神清合作,呼吸困难,双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痰鸣音,诊断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吸入性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查血气分析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9.1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53.6mmHg,pH7.369。胸片示:两肺可见渗出性病变。拟行急诊全麻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及大容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儿体重儿转运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其死亡率。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具体措施包括现场抢救,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32例均成功转运,治愈出院13例,死亡19例,无一例途中死亡。结论全程监护,尽早转运及应用固尔苏是转运成功及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Remimazolam)对成年女性喉罩置入时呼气末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择期置入喉罩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瑞马唑仑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R0组,n=22)、低瑞马唑仑组(R1组,n=23)、中瑞马唑仑组(R2组,n=19)及高瑞马唑仑组(R3组,n=19)。所有患者均采用8%七氟烷和纯氧(6 L/min)同时吸入,行肺活量法吸入诱导,同时R1组、R2组及R3组持续静脉泵注瑞马唑仑分别为1、1.5及2.0 mg·kg-1·h-1,R0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通过睫毛反射判断患者意识消失后,调整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设定为预设值。保持七氟烷浓度稳定至少15 min,置入喉罩并观察患者对喉罩置入即刻及30 s内的体动反应。采用Up and Down和序贯法测定各组喉罩置入时七氟烷的MAC值。结果:R0、R1、R2组及R3组患者喉罩置入时呼气末七氟烷MAC值分别为(2.94±0.18)%、(2.69±0.16)%、(2.32±0.16)%和(1.83±0.15)%,与R0...  相似文献   
90.
观察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周气道粘膜层内炎性细胞的特点。非吸烟对照组 12例 ,吸烟非慢支组 2 0例 ,吸烟并慢支组 2 8例 ,非吸烟慢支组 12例 ,手术取得的肺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外周气道粘膜层内CD3+ 、CD8+ 、CD6 8+ 、CD2 0 + 细胞 ,并与FEV1 0做相关性分析。吸烟并慢支组外周气道粘膜层内CD3+ 、CD8+ 细胞明显高于非吸烟对照组 (P <0 0 5 ) ,单纯吸烟组CD3+ 细胞数也明显高于非吸烟对照组。吸烟者CD3+ 、CD6 8+ 细胞与FEV1 0呈显著负相关。慢支患者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相比无差异。吸烟并慢支患者外周气道以T淋巴细胞 ,尤其是CD8+ 细胞为主的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