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18篇
  免费   8316篇
  国内免费   3302篇
耳鼻咽喉   190篇
儿科学   1927篇
妇产科学   434篇
基础医学   4231篇
口腔科学   327篇
临床医学   24861篇
内科学   20424篇
皮肤病学   176篇
神经病学   736篇
特种医学   74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5篇
外科学   5410篇
综合类   46236篇
预防医学   9790篇
眼科学   105篇
药学   18419篇
  314篇
中国医学   17606篇
肿瘤学   11599篇
  2024年   1331篇
  2023年   4454篇
  2022年   3712篇
  2021年   4992篇
  2020年   4680篇
  2019年   4691篇
  2018年   2149篇
  2017年   3865篇
  2016年   4498篇
  2015年   4918篇
  2014年   8280篇
  2013年   7803篇
  2012年   9727篇
  2011年   10001篇
  2010年   9463篇
  2009年   8938篇
  2008年   9269篇
  2007年   8792篇
  2006年   7825篇
  2005年   7840篇
  2004年   5868篇
  2003年   5304篇
  2002年   4263篇
  2001年   4007篇
  2000年   3352篇
  1999年   2913篇
  1998年   2819篇
  1997年   2675篇
  1996年   2349篇
  1995年   2029篇
  1994年   1994篇
  1993年   1382篇
  1992年   1297篇
  1991年   1045篇
  1990年   675篇
  1989年   647篇
  1988年   190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的慢性肺部疾病,患病率高,但可预防和治疗。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类。COPD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体质量减轻,这与血清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相关,且瘦素可能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炎性标志物并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该文就COPD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COPD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血清瘦素及IL-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6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PCI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复流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术中发生复流者为A组(n=72),术中无复流者为B组(n=24)。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心率、吸烟史、空腹血糖等和PCI相关情况,包括支架数量、发病至再灌注时间、血栓抽吸例数、支架长度等,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B组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7. 19±1. 32) h]较A组[(5. 65±1. 71) h]明显延长,且血清Lp-PLA2含量[(309. 24±76. 34) mg/L]较A组[(197. 07±55. 35) mg/L]显著升高(P 0. 05);而其它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Lp-PLA2含量是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OR=3. 84,95%CI:1. 64~9. 01,P 0. 01)。结论血清Lp-PLA2含量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故临床中可通过早期测定血清Lp-PLA2含量预判断A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
患儿男,2个月.因右面肿胀,伴血便、贫血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后10余天右眼周围肿胀,且逐渐增大.1个月前发现患儿大便中有血,体重增长缓慢.患儿36周出生,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无遗传及代谢病史.体检:面色黄,贫血外观,双肺呼吸音粗,心率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Ⅱ/6级吹风样杂音;肝脏增大,肋下4 cm.眼科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上下眼睑周围及右侧颞部弥漫性青紫色肿胀,明显高于对侧(图1),压之质软似海绵.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剂量组学在预测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应用潜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根治性放疗的31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剂量文件、定位及随访CT图像,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学随访资料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分级,提取全肺的剂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应用1000次自助抽样法(bootstrap)的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嵌套逻辑回归(LASSO‐LR)及1000次bootstrap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向后法筛选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剂量组学特征,随机按照7∶3划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逻辑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提取120个剂量组学特征,经LASSO‐LR降维筛选得到12个特征进入“特征池”,再经过AIC向后法筛选,最终筛选出6个剂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构建,训练集AUC为0.77(95%CI为0.65~0.87),独立验证集AUC为0.72(95%CI为0.64~0.81)。结论 利用剂量组学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力,但仍需继续纳入多中心数据及前瞻性数据进一步挖掘剂量组学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5.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01-602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在肺外源性ARDS和肺内源性ARD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12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不同原因分为A组(肺内源性ARDS患者,60例)和B组(肺外源性ARDS患者,60例),比较两组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4 h后的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及心指数。结果 B组患者的PaO_2、PaO_2/FiO_2均显著高于A组,PaCO_2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HR、平均动脉压及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在肺外源性ARDS的治疗效果较肺内源性ARDS更为显著,但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46.
高校是典型的群居环境,如果存在传染源,极易引起校内传染病的流行甚至暴发.大学生学习生活接触密切,加之学业压力大等原因,高校学生已成为肺结核发病的高危人群,有报道显示,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1-3].目前高校肺结核防控的重要手段就是尽早发现、隔离并治疗肺结核病人.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Ⅲ~Ⅳ期及术后复发的肺肉瘤样癌患者21例,口服阿帕替尼(250~425 mg/d)治疗,30 d为1个疗程,观察并分析疗效及评价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为14.3%(3例),稳定(SD)为33.3%(7例),疾病进展(PD)为52.4%(11例);客观反应率(ORR)为13.3%(3例),疾病控制率(DCR)为47.6%(10例)。中位总生存期(mOS)为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病灶≥6 cm(或≥5 cm)较<6 cm(或<5 cm)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期Ⅰ~Ⅱ期较Ⅲ~Ⅳ期平均OS明显延长(P<0.05)。位于中央的病灶较周围的病灶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60岁,≤60岁)、吸烟史(是/否)对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38.1%(8例)、蛋白尿23.8%(5例)、手足综合征28.6%(6例)、腹泻28.6(6例)、骨髓抑制38.1%(8例)。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病灶大小、位置及分期可能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吸氧指导、肺功能锻炼指导、营养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掌握疾病知识93.33%、治疗护理依从性96.67%、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98.33%高于对照组的55.50%、83.33%、85.00%(P<0.05);住院时间(17.85±3.23)d低于对照组的(21.03±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治疗护理依从性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高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0.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 CCO)技术是一项经肺温度热稀释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联合应用的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尤其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传统容量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相比,其容量性指标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能更准确、可靠地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从而实施精细、优化的液体管理,在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方面展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