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8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30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64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311篇
临床医学   2433篇
内科学   358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4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4493篇
预防医学   50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676篇
  19篇
中国医学   101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778篇
  2011年   844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745篇
  2008年   808篇
  2007年   791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吉伟青 《海南医学》2008,19(7):91-92
目的探讨缬沙坦(商品名:代文)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日80mg,安慰剂组只采用常规治疗。4个月后观察效果。以经皮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EDD)评价内皮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EDD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较治疗前也有变化。开始治疗时心功能越好,内皮功能的改善越显著。结论缬沙坦长期治疗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内皮功能,恢复外周血管的有效舒张,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2.
笔者采用低效延时每日透析的方法救治扩张型心肌病并急性。肾衰竭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理改变的特点是弥漫性心肌变性和坏死,常常累及整个心脏。左室是最主要的病变部位,病变累及心肌工作细胞,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累及传导系统,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均有异常表现,包括一些无症状患者,心电图与心脏超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我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对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刘宣 《新疆医学》2000,30(1):47-48
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具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降压等作用。近年来我们谨慎使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32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住院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39岁。全部病例按WHO/ISFC(1980)标准确诊为DCM,按NY-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VEDV、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发生率、再次住院率、病死率为别为8.89%(4/45)、13.33%(6/45)、2.22%(1/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11/45)、40.00%(18/45)、17.78%(8/45)(P<0.05).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的肥厚心肌与非肥厚心肌交感神经活性。方法选择18例肥厚性心肌病(HCM)患和6例对照(N组)。根据超声心动图将HCM组分为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APM)5例,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性心肌病(ASH)7例,弥漫性肥厚性心肌病(DPM)6列。所有患均进行超声心动图(M型和B型)检查^201Tl和^123I-间碘苄胍(MIBG)显像。结果HCM组^123I-MIBG显像与N组相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人窦性心律震荡指标有相近。方法共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三组,同时测量其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三组受试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无差异。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正常,尚不能以窦性心率震荡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相对压成像(RPI)技术可视化观察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HCM)患者左心室内相对压差(IVPD)及相对压力梯度(IVPG)的变化情况,探讨其评估nHCM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心血管内科就诊的nHCM患者50例(nHCM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50例(对照组),应用RPI技术获取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左心室基底-心尖段IVPD(T-IVPD)和IVPG、左心室基底-中间段IVPD(B-M IVPD)、左心室中间-心尖段IVPD(M-A IVPD),并计算B-M IVPD与T-IVPD的比值(B-M/T IVPD),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分析nHCM组舒张期与收缩期RP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两组舒张期IVPD比较:与对照组比较,nHCM组等容舒张期T-IVPD、B-M IVPD、B-M/T IVPD,快速充盈期T-IVPD、B-M IVPD、B-M/T IVPD,心房收缩期T-IVPD、B-M IVPD均减小,快速充盈期M-A IVPD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等...  相似文献   
1000.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其中部分患儿起病隐匿、长年不愈,可形成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故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寻求较为理想的诊疗方法,现将笔者诊治的93例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