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35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目的:观察国产草酸铂(L-OHP)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治疗晚期胃癌、大肠癌的疗效。方法:LFP方案L-OHP130mg/m^2,静脉滴入,d1;CF100mg/m^2,静脉滴入,d1-d5;5-FU500mg/m^2,静脉滴入,4-6h,d1-d5(5-FU后用),21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CR1例,PR12例,SD14例,PD5例,总有效率40.6%。初治有效率45.4%,复治有效率38.1%;胃癌与大肠癌有效率分别为41.7%和37.5%。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L-OHP联合5-FU、CF方案疗效肯定,经济实用,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982.
李壮华 《家庭医生》2008,(23):51-51
许多肠癌病人,经过手术、化疗等主要治疗,复查得知肠里面已经“干干净净”后,总会由衷庆幸“捡回一条命”。的确,在恶性肿瘤家族,肠癌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善良”,手术、化疗效果非常显著。即便如此,这条“捡回来的命”还是需要特殊的呵护,尤其是要留意饮食。病人出院时,我都会告诉他们,万里长征现在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以后如何管好口腹之欲、调理三餐,才是漫漫长路。不良的饮食习惯,只会使受过重创的肠子再次受伤。  相似文献   
983.
治愈性胃肠癌仍以手术治疗为唯一的治疗手段,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率为1.5%~13.7%[1],而进展期达50%~70%[2],结肠癌的局部复发率为3.1%~25.6%[3],直肠癌为4%~40%[4],规范手术操作规程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当前规范化手术尚无卓有成效的质量控制指标,导致临床实践中存在各引其是的无序状态,建立标准化、数学化程序以衡量手术操作规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84.
CD44smRNA在胃癌和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标准型CD44smRNA在胃癌和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对36例胃癌和35例肠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CD44smRNA在胃癌、肠癌的阳性率分别为58.33%(21/36)、62.86%(22/35)。CD44smRNA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无相关性;与胃癌和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并且当癌侵及肌层、浆膜时,其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 CD44smRNA在胃癌和肠癌中有较高表达,其表达与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检测CD44smRNA对胃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潜能及判断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85.
《健康世界》2005,(12):83-83
一个要强的化验科医生得知自己患上晚期肿瘤,在噩运面前,她的丈夫、亲朋、医生纷纷帮她撑起了希望,使她挣脱了死亡……[编者按]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深度对于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择期行腹腔镜辅助下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分为A组、B组与C组,比较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前2 min(t3)、气腹后2 min(t4)、手术结束(t5)和拔管时(t6)。3组HR、MAP变化情况以及麻醉前(ta)、术毕(tb)及术后1 d(tc)时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t0比较,在t2、t4、t6时点A组HR、MAP均明显增加(P0.05),且明显高于B组与C组(P均0.05);在t1、t3时点3组MAP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C组显著低于A组与B组(P均0.05)。3组Cor、ACTH、TNF-α、IL-6和CRP在ta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在ta时点的ET-1明显高于A组与B组(P均0.05);与ta时点比较,在tb、tc时点A组与B组的Cor、C组的ACTH、ET-1及TNF-α、IL-6、CRP浓度均升高明显(P均0.05)。结论对于老年肠癌患者而言,术中将麻醉深度维持在D2和E1较佳,可较好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但D2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术前肠癌康复汤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术前给予同步放化疗,研究组34例术前给予肠癌康复汤联合同步放化疗。记录2组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以及体液免疫指标水平,统计2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CD3~+、CD4~+和CD4~+/CD8~+均显著下降(P均<0.05),CD8~+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2组IgA、IgG和IgM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肠癌康复汤联合同步放化疗可增强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88.
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一代鸿儒大医。为更好地传承裘老的学术精华,应本刊的盛情邀请,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领衔整理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医案”将在我刊连载发表。本期试从治疗肿瘤的经验及相关验案探析裘老的学术思想,以飧中医同道。  相似文献   
98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76-179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个性化音乐干预对肠癌患者化疗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86 例肠癌患者,依据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个性化音乐干预,护理前后分别测定两组的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睡眠障碍评分,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HAMD、HAMA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明显减低,但研究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明显减低,但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93.02%)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个性化音乐干预运用在肠癌化疗后的效果极为突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使其保持积极心态,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0.
PICC是一种从外周浅静脉穿刺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国外90年代初即已应用此技术,国内90年代后期才逐渐使用,目前尚未广泛开展,我科自2006年7月率先在本地开展了PICC技术用于肠癌化疗及肠外营养患者,至2008年4月完成79例,对应用中的操作及维护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