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 .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质量分数、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 .经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最佳质量配比为 1∶1,蒸馏单甘酯的用量为 0 .4 g/dL ,固形物质量分数为 4 0 % ,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 1mL∶10 g ,肉桂醛微胶囊化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 2 2 5℃ ,进料流量 2 10mL/h ,喷射压力0 .18MPa .实验还表明 ,肉桂醛微胶囊产品有一定的缓释抑菌效果 .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E.coli CM891菌株双生物学指标——正向突变和回复突变检测环境中的抗突变物。实验结果显示,肉桂醛、二烯丙三硫和鞣酸均具有有效地拮抗4NQO诱发的低剂量链霉素抗性正向突变和色氨酸缺陷回复突变的作用;肉桂醛且有抗自发正向突变和回复突变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化学物拮抗回复突变和拮抗低剂量链霉素抗性正向突变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载体和还原方法等多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肉桂醛多相选择性加氢制备肉桂醇的方法研究,探讨了肉桂醛加氢活性和肉桂醇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肉桂醛选择性加氢的发展前景。通过催化剂设计提高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并进一步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肉桂醛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和细胞病变抑制实验(CPE),观测肉桂醛对RSV的作用。结果 (1)MTT和病毒增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肉桂醛在直接灭活、病毒复制增殖的抑制作用、病毒吸附阶段3种作用方式下能提高宿主HeLa细胞的存活率,降低RSV的病毒滴度。(2)在药物最大无毒范围内,宿主细HeLa胞的存活率与肉桂醛的药物浓度呈正相关。(3)肉桂醛对宿主细胞无保护作用,不能有效的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结论肉桂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通过直接灭活、病毒复制增殖的抑制作用、病毒吸附阶段发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辣椒和乙醇对肉桂醛引起的皮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乙醇组、辣椒组、混合组,每组8只.对照组:生理氯化钠溶液日2次灌胃;乙醇组:50%乙醇、生理氯化钠溶液分别灌胃;辣椒组:10%辣椒液、生理氯化钠溶液分别灌胃;混合组:50%乙醇、10%辣椒液分别灌胃.剂量均为每次8 ml/kg,各组连续灌注7d.出现饮水量增加、大便干结、耳廓血管充血等辛辣刺激体征后,再将各组实验动物分成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每组4只,按化妆品卫生规范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分别记录1、24、48和72 h刺激部位的情况,对皮肤刺激反应进行评分,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辣椒与乙醇连续7d灌胃后,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为0.25±0.46,辣椒组为5.38±0.74,乙醇组为7.25±0.71,混合组为12.75±0.70,辣椒组、乙醇组及混合组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家兔完整皮肤刺激状态评分中,混合组皮肤刺激反应强度在24、48 h显著高于灌注辣椒组(F=28.44、30.33,P<0.05);在家兔破损皮肤刺激状态评分中,乙醇组、混合组皮肤刺激反应强度在24、48、72 h评分显著高于辣椒组(F=197.12、94.54、87.63,P< 0.01).结论 按照实验所用的剂量,辣椒、乙醇和混合物都能够在家兔诱导出辛辣刺激体征,辣椒和乙醇能明显增加皮肤对肉桂醛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肉桂醛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以及脑组织自噬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肉桂醛高剂量组、3-MA组、肉桂醛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肉桂醛组大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肉桂醛75 mg/(kg·d)和25 mg/(kg·d)治疗,3-MA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3-MA(10 mg/kg),造模成功后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与高剂量肉桂醛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共治疗7 d。随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大鼠大脑皮质血流速度,应用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增多,脑血流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而抑制剂组评分亦下降,且与肉桂醛高剂量组接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脑血流均明显增加(P0.01),且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侧尼氏染色结果:模型组可见尼氏小体数量减少,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尼氏小体的数量较模型组多(P0.01)。Western blot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eclin-1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beclin1、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而p6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结论肉桂醛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其机制与脑血流速度增加以及抑制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8.
溴代肉桂醛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代肉桂醛的毒性研究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刘乃欣,谢纬溴代肉桂醛(简称BC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溶于脂肪,具有肉桂香味,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作用。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其汽化蒸气对细菌和真菌有抑制生长作用。近年来,国外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水溶性浸出物、挥发油、肉桂醛及肉桂酸的含量为指标对浸泡法、淋润法、减压冷浸法这3种软化方法进行研究,选出肉桂的最佳软化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测定各组样品的水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肉桂醛及肉桂酸的含量,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分析结果。结果各指标综合评分结果为减压冷浸法浸泡法原药材淋润法。结论减压冷浸法制得的饮片色泽好、香气浓烈,软化时间短,有效成分损失较少,减压冷浸法为肉桂最佳的软化工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