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4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8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耳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耳针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初探耳针疗法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耳针组(34例)和激素组(34例),耳针组电针耳穴内分泌、卵巢、子宫等,激素组口服替勃龙(7-甲异炔诺酮),共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Kupperman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E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FSH和LH均下降(P〈0.01);治疗后耳针组E2水平较对照组偏低(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疗法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2.
更年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而表现的一组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属于绝经前后诸症。本文采用电耳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Having been engaged in TCM practice for more than 40 years, Dr. Long Wenjun from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very good at treating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s, acute painful diseases and certain obstinate diseases with auriculo-acupuncture. Following is an introduction to his experience with some sample cases.[第一段]  相似文献   
84.
耳针对下丘脑ACTH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针刺对下丘脑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结果针刺组下丘脑弓状核内ACTH免疫反应神经元胞体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并且在室旁核及视上核内也出现许多ACTH免疫反应阳性胞体。此结果说明针刺可提高下丘脑的功能,促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ACTH,参与机体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灸法加耳针治疗胎位不正的疗效.方法对60例胎位不正孕妇行灸法加按压耳穴治疗.结果矫正成功率为100%.结论治疗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6.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其发作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长、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为特点。患者常感痛苦而使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针刺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疗效。近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耳针配合体针治疗呃逆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耳穴与体穴联合降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耳穴组、体穴组、耳穴与体穴联合组。耳穴组针刺耳穴“降压沟”;体穴组针刺太冲、足三里穴;耳穴与体穴联合组针刺太冲、足三里穴和耳穴“降压沟”。10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各组血压均有下降,但耳穴与体穴联合组降压疗效高于单纯用于耳针的耳穴组和单纯用体针的体穴组。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揿针联合耳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治疗15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纵经及横径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79.31%(23/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方面明...  相似文献   
89.
90.
侯建雄 《新中医》1989,21(5):36-37
经期紊乱是妇女常见而又较复杂的疾病,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还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现使用耳针疗法来词节和纠正月经周期,疗效较为满意。一、一般资料病例选择多是经过中、西药物或其它疗法治疗无效而改用本疗法的,其中年龄在21~38岁的未婚、已婚、已育的妇女,病程最长者14年,最短者3个月,1年以上者9人,3个月~1年者27人。临床分型与治疗:本组病例分型是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兼证之不同分为月经先期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