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26篇
  免费   3832篇
  国内免费   2536篇
耳鼻咽喉   216篇
儿科学   988篇
妇产科学   446篇
基础医学   3030篇
口腔科学   392篇
临床医学   11090篇
内科学   8433篇
皮肤病学   446篇
神经病学   1463篇
特种医学   15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2732篇
综合类   23083篇
预防医学   10446篇
眼科学   984篇
药学   12990篇
  151篇
中国医学   5589篇
肿瘤学   1458篇
  2024年   515篇
  2023年   1953篇
  2022年   1737篇
  2021年   2380篇
  2020年   2397篇
  2019年   2594篇
  2018年   1200篇
  2017年   2254篇
  2016年   2468篇
  2015年   2731篇
  2014年   4399篇
  2013年   4464篇
  2012年   5549篇
  2011年   5682篇
  2010年   4934篇
  2009年   4441篇
  2008年   4675篇
  2007年   3955篇
  2006年   3636篇
  2005年   3880篇
  2004年   3069篇
  2003年   3003篇
  2002年   2173篇
  2001年   2035篇
  2000年   1515篇
  1999年   1245篇
  1998年   1031篇
  1997年   986篇
  1996年   942篇
  1995年   791篇
  1994年   691篇
  1993年   473篇
  1992年   443篇
  1991年   442篇
  1990年   318篇
  1989年   297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4 different haplotypes cDNA which are constructed by two non-homonymy single nue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ites C19170G (Leu45Val) and C30799G (Ala500Gly)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human CⅡTA gene. Methods HeLa cells were transfeeted with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containing four different haplotypes cDNA. C Ⅱ TA mRNA and HLA classⅡanti-gen (HLA-DR, DP, DQ) were respectively detected by RT-PCR and indirect cell immunofluoreseence tech-nique in the untransfected and transfeeted with four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and empty vectors HeLa cells. The quantity of HLA classⅡ antigen were analyzed by flow eytometry. Results No expression of CⅡTA mRNA and HLA class Ⅱ antigen were observed on original HeLa cells and empty vector transfected cells. CⅡTA mRNA expression was emerg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HLA class Ⅱ antigen were observed in the HeLa cells transfected with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containing four different haplotypes cDNA. And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e levels of HLA class Ⅱ antigen expression among HeLa cells transfected with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containing four different haplotypes cDNA ( P > 0.05 ). Con-dusion The SNP of Chinese at the sites C19170G(Leu45Val) and C30799G(Ala500Gly) in the coding site of C Ⅱ TA gene did not influence capability of CⅡTA trans-aetivating HLA class Ⅱgen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C7横突前结节与第1肋颈间异常韧带与C8颈神经前支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2具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察C7横突前结节与第1肋颈间异常韧带及其与第1肋颈上面及中小斜角肌内缘所围成的三角形结构与C8颈神经前支的关系.结果C7横突前结节与第1肋颈间异常韧带的出现率为15.63%,其长度为(0.98±0.18) cm,宽度为(0.39±0.11) cm,厚度为(0.06±0.02) cm.C8颈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后经此异常韧带的深面进入三角形结构内,然后跨过中小斜角肌的内缘进入斜角肌间隙.结论C8颈神经前支经过此三角形结构时周围结构的压迫是导致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检测正常人和SARS患者血清中3种人冠状病毒(229E、OCA3和SARS-CoV)特异性抗体.分析3种冠状病毒血清学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ELISA方法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34例SARS患者恢复期以及11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中229E、OCA3和SARS-CoV3种冠状病毒核衣壳(N)蛋白抗体。结果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229E、OCA3和SARS-CoV IgG阳性率分别为98%、100%和1%,34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中3种冠状病毒IgG的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印迹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229E、OCA3和SARS-CoVN蛋白IgG阳性率分别9r7%、99%和2%,34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中229E、OCA3和SARS-CoVN蛋白IgG阳性率分别97%、100%和100%;11例SARS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中,免疫荧光检测有5例出现229E IgG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10例出现OC43 IgG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ELISA检测2例出现229EN蛋白IgG滴度4倍以上升高,没有一例出现OCA3N蛋白抗体滴度升高。结论 正常人群中普遍存在229E和OCA3两种人冠状病毒抗体,SARS-CoV感染者存在对人冠状病毒229E和OCA3血清学交叉反应,提示核衣壳蛋白不是引起血清学交叉反应的主要抗原,结果对研究SARS溯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中的蛋白激酶C(PKC)途径与磷酸肌醇3激酶(P13K)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与IFN-γ中的作用.方法 人PBMC先用P13K抑制剂Ly29400Z、PKC抑制剂Rottlerin或NT-κB抑制剂TPCK分别预处理1h,再加入结核杆菌低分子量多肽抗原(Mtb-Ag)和rhIL-2刺激3 d,最后用低浓度PMA Ionomycin短时再刺激后检测γδT细胞IL-2和IFN-T分泌;并同时检测,αβT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无抑制剂的对照组γδT和αβT细胞中分泌IL-2的比例分别为44.5%和15.2%,分泌IFN-γ的比例分别为51.1%和10.7%;Ly294002、Rottlerin、TPCK组分泌IL-2的γδT和αβ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后二组分泌IFN-γ的78T和αβT细胞亦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Ly294002组分泌IFN-γ的γδT和αβT细胞反而上升至77.2%和22.3%(P<0.01).结论 PKC途径活化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与IFN-γ;PDK亦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但在其分泌IFN-γ中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995.
C3d-P28增强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基因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补体C3d P2 8对基因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不同拷贝数对调节作用的影响 ,为增强基因免疫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PCR法获得补体C3d P2 8编码基因并以头尾串连方式将1~ 4拷贝C3d P2 8编码基因克隆至pVAON33,构建pVAON33 P2 8.[1~ 4 ]重组质粒 ,然后将HBV preS2 S编码基因分别插入pVAON33和pVAON33 P2 8.[1~ 4 ]质粒获得pVAON33 S2 S和pVAON33 S2 S P2 8.[1~ 4 ]重组质粒。肌肉注射各重组质粒DNA(每只 10 0 μg 10 0 μl)初次免疫小鼠 ,并以pVAON33为对照 ;12周后皮下注射HBsAg蛋白加强免疫各组小鼠 ,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 HBs IgG。结果 pVAON33 S2 S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 HBs IgG ,含不同拷贝C3d P2 8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可诱导更高的特异性抗体 ,其中pVAON33 S2 S P2 8.4重组质粒诱导的抗体水平最高 (P <0 .0 1)。蛋白加强免疫后 ,含C3d P2 8编码基因重组质粒免疫组抗 HBs IgG迅速上升 ,并明显高于pVAON33 S2 S重组质粒免疫组 (P <0 .0 5 ) ,pVAON33 S2 S P2 8.4重组质粒诱导的抗体仍维持最高水平。结论 不同拷贝的C3d P2 8能不同程度地增强HBV preS2 S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其蛋白加强后的回忆反应 ,其中 4拷贝C3d P2 8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M-CSF、IL-8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分析对3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血清GM-CSF、IL-8和hs-CRP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M-CSF、IL-8和hs-CR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两周治疗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M-CSF、IL-8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判断疗效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免疫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山茱萸总苷抗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对山茱萸总苷对大鼠在免疫诱导期、关节炎急性期、慢性缓解期血清中CⅡ抗体的水平、腹股沟引流淋巴结细胞IFN-γ的自发分泌和刺激性分泌以及淋巴结细胞的特异增殖能力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山茱萸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特异性抑制免疫大鼠抗CⅡ抗体的产生、腹股沟淋巴结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及细胞增殖。结论:山茱萸总苷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作用机理之一是抑制CⅡ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h1型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补体激活时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CD16 Mo MΦ)膜辅因子蛋白 (MCP)、促衰变因子 (DAF)及同种限制因子 2 0 (HRF 2 0 )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3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血中CD16 Mo MΦMCP、DAF和HRF 2 0表达水平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3d及荷C3d 免疫复合物的 (C3d IC)水平。结果 :MC病人血清C3d、C3d IC水平及血中CD16 Mo MΦMCP、DAF、HFR 2 0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GS、MN及PGN病人血清C3d水平、血中CD16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及MN、PGN病人C3d I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且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与血清C3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肾小球肾炎补体激活时血中CD16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以保护CD16 Mo MΦ不被激活的补体损伤。从而 ,CD16 Mo MΦ浸润肾组织并产生促炎作用 ,参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1,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LDH)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患儿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RMPP患儿作为RMPP组、120例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general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GMPP)患儿作为GMPP组,另取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MGB1、GM-CSF、CRP、LDH的水平,分析不同组间血清HMGB1、GM-CSF、CRP、LDH水平以及HMGB1、GM-CSF、CRP与LDH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HMGB1、GM-CSF、CRP、LDH指标对RMPP的诊断价值。结果RMPP组、GMPP组、对照组三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的血清HMGB1、GM-CSF、CRP、LDH水平高于GMPP组和对照组(P<0.05);RMPP组的血清HMGB1、GM-CSF、CRP水平与LDH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1、0.394、0.509,P<0.05);血清HMGB1、GM-CSF、CRP、LDH对RMPP具有预测价值(P<0.05),其临界值分别为76.74 ng/ml、8.31 ng/ml、24.35mg/ml、247.60 U/L。结论血清HMGB1、GM-CSF、CRP、LDH增多与RMPP的发病密切相关,临床上作为预测RMPP的血清标志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估膳食维生素C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风险的关系,为MetS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由建库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膳食维生素C与MetS风险关系的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提取数据后,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9363人,包括8300例Met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最高组发生MetS的风险较最低组低7%(RR=0.93,95%CI:0.89~0.98)。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膳食维生素C与MetS风险之间呈线性关系(非线性P>0.10),摄入量每增加50 mg/d并不能明显降低MetS的发生风险(RR=0.97,95%CI:0.92~1.02)。结论MetS与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之间存在关联性,高膳食维生素C摄入可降低MetS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