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71.
魏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Z1):110-110
1络病的概论概念:络病学是研究络病特点变化,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的应用理论。络病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证和外感重证中的病机状态,建立"络病论治",可提高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白睛脉络颜色的诊断是彭静山教授首创的观眼识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彭老指出白睛脉络颜色变化对疾病的性质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白睛脉络的色诊基础为脏腑器官病变时对经络气血的运行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3.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病机理论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祝谌予老先生提出的瘀血阻络、痰浊不化与糖尿病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发,认为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演变过程中,浊是最基本的病理产物,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血液葡萄糖浓度过高,反映在中医理论中就是浊阴、浊气的转输、布散过程发生障碍,进入到脉道中的质地较为稠厚、富含高营养物质的水谷精微不能被正常输布、不能被机体有效地利用而留滞于脉道当中,成为浊邪。痰和瘀血在浊邪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和演化。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学病理机制在于痰浊瘀血阻滞于经脉和络脉系统,这些有形之邪在脉道蓄积留滞的过程中不断沉积,导致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沉积物对脉壁进行刺激,对脉壁组织产生侵蚀、灼伤等病理作用,最终导致脉壁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74.
络病是区别于血瘀证的新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06,5(3):189-190
络脉与络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血瘀与活血化瘀也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证型和有效治法,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为其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基础。络脉与络病学说历史上虽经历三次里程碑式的发展,但始终未引起历代医家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亦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近年随着应用络病学说指导治疗难治性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络病学说逐渐引起医学界关注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但也应注意到历史上存在把络病与血瘀证相混淆的现象,至今也未能把二者完全区分开来,这无疑阻碍了络脉与络病学说的继承发…  相似文献   
75.
王永炎院士从"络"辨治痹病学术思想举隅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总结王永炎院士从"络"辨治痹病的学术思想.提出痹病(RA)是"新病入络"的代表病证;络脉的病理生理功能是"新病入络"的先决条件;"久病入络"是RA的病理转归;从RA的症状特点、病理生理特点提出痹病(RA)的病变渠道、治疗重点在于"病络".  相似文献   
76.
肺癌局部望诊特征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琴  张跃霞  夏先明 《临床荟萃》2003,18(18):1077-1078
自原发型肝癌的舌诊特征肝缨线提出后 ,国内学者纷纷开展对人体一定部位进行望诊以诊断肿瘤的研究 ,为肿瘤的初步诊断开拓了思路方法。现将有关肺癌的中医局部望诊资料搜集整理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1 舌象变化特征舌象变化可反映肿瘤的性质及正气盛衰 ,为辨证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亦可作为诊断肿瘤的指征或初筛的依据。综合众医家的研究结果 ,肺癌的舌象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胖大、青紫舌 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医教研室观察了10 4 6例癌症患者 ,结果显示 ,出现青紫舌为 5 19例 ,占4 9.6 % ,其中以肺癌为最多 (315例 ) ,占 6 0 .6…  相似文献   
77.
络病辨证浅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络脉是微小层次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在结构上具有浅、深、末、网的四大特点。络脉有气络与血络之分 ,是气血运行的载体。络病辨证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见的络脉病证为 :络气病证包括络脉气虚证和络脉气滞证 ;络血病证包括络脉血虚证、络脉血瘀证、络脉血热证和络脉血寒证 ;络脉虚证包括络脉气虚证、络脉血虚证、络脉阴虚证和络脉阳虚证 ;络脉毒滞证等  相似文献   
78.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自先秦以来就有所记载和应用。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形态和色泽,可用于了解气血的运行,亦可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正常人舌下络脉常隐现于舌下,不增粗,无曲张,多为淡紫色。对于异常舌下络脉的判别,现有等级分度法和评分法两种类型。近年来,逐渐证实舌下络脉对于血瘀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较好的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的情况,在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癌症等方面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通过中医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探讨络脉理论与骨质疏松症的生理、病理关系,认为络脉空虚、络脉血瘀、络脉瘀血痹阻贯穿于骨质疏松症整个发病过程中,是3个不同病理阶段,并进一步从补血充络养骨,活血化瘀通络养骨,升阳、引经报使通络,取类比象、使用藤类药物4个方面指导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0.
<正>脑病是由于脑损害而出现的以神志、精神异常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疾病。尽管脑病具有诸多的临床表现,但其病因主要是饮食、六淫以及情志导致肾、肝和脾等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虫类药能够善行走窜,搜风通络,适用于痰瘀顽疾的治疗[1]。现代医学中的各种思维、感觉、情志、记忆、运动等方面失常的一类疾病,均属于中医脑病的范畴[2]。《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脑髓纯者灵,杂者钝",恢复脑神清纯灵动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