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01.
本文以中西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为背景,结合叶天士及当代医家治疗络脉疾病的经验,阐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以肾虚为根本,以肾气—天癸—奇经八脉—胞宫、胞络轴为主的八脉及其胞宫、胞脉虚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循"先通营络,参之奇经"为法,以甘润通补法为用药基础,应用补益肝肾的中药,佐以通补奇经的血肉有情之品,同时以虫类入络,启发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2.
文章分析了后世对《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的不同解释,指出后世注家多着眼于"节",对"节之交"的释义较少,对二者的关系也未多加阐述.文章结合《灵枢·小针解》和古代字书认为"节"指穴位,"节之交"指络脉,全句旨在强调穴位和穴位之间存在连接往来的关系,这种连接关系的承载主体是络脉,其功用是渗灌穴位.《黄帝...  相似文献   
10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属"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骨络"是向骨组织输送营养的通路,可以将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输送至骨腔,充髓以养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中精气既虚,气无以行血,血行迟滞,瘀阻骨络,则气血失职,不能濡养筋骨.因此提出"肾虚络病,瘀阻骨络"为POP发病的核心病机.骨...  相似文献   
104.
论脏腑相表里的经络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宗元 《四川中医》2005,23(10):3-4
根据《内经》有关论述,提出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脏腑相表里的结构基础,系基于相表里的脏腑之间存在五种方式的经络联系:(1)经脉相互属络;(2)络脉加强相互体表联系;(3)经别加强相互体内联系;(4)六合关系;(5)循环路径上表里相贯。因此构成特定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决定了一脏一腑相表里这种特定生理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5.
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笔者从伏风理论出发,结合眩晕发病特点,提出本病基本病机为内外合邪、伏风内藏、匿于经络,反复发作的关键病机是伏风伤络,因实致虚,易夹痰瘀。治疗上透达内外,治风为要,以血为先,灵活应用祛风药、理血药、行气药、虫类药,注重联用引经药以引导诸药上行直达病所,同时强调愈后调护,辨证施以食疗。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6.
通络单味药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涛华  谭红梅  吴伟康  吴以岭  孙娟  韩玉莲 《中草药》2010,41(11):1842-1847
目的探讨具有通络作用的单味代表药的通络效果,并将其与复方通心络的通络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建立内皮损伤、内皮损伤合并微血栓形成(络脉瘀阻)及内皮损伤合并急性心肌缺血(络脉绌急)大鼠模型,分别检测血管舒张功能、血浆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T),镜下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监测心电图T波改变。结果内皮损伤模型中,各用药组最大舒张率、血浆NO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其中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各用药组血浆v WF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通络组降低更为明显。在络脉瘀阻模型中,各用药组肠系膜微循环血液流态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各用药组的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通心络组和水蛭组血浆v WF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LT显著高于模型组。在络脉绌急模型中,通心络组在30 s~3 min各时间点T波压低幅度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蜈蚣组在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P)后30 s~2min时T波压低幅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各用药组血浆NO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但通心络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通络单味代表药人参、薤白、蜈蚣、水蛭对血管内皮损伤、络脉瘀阻以及络脉绌急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作用弱于复方通心络。通心络的通络效应优于各单一的通络药物,证明组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7.
就温病营血证与络病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络脉是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营血的主要途径,络脉病变是温病营血证的病理基础,“通”络的治则贯穿于温病营血证的治疗中,营血证即是温病后期极期外感温热之邪深入脏腑阴终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物质基础是络脉络脉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8.
络脉的气血流注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气血在络脉的流注有明显的特点,包括双向流动和满溢贯注。双向流动是络脉完成其重要生理功能的前提之一,除与络气有关外,与脏腑经脉之气关系密切。满溢贯注是指络脉流注的正常状态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9.
将《痧胀玉衡》[1]有关十二经痧证的有关内容与伤寒六经证候(伤寒六经病证提纲)进行比较,认为十二经痧证不仅对伤寒六经证候有所补充,而且十二经痧证还较六经证候在热象和病势急迫上有显著的特点,掌握这些痧证特点对诊治痧证,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