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9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07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24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592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78篇
  2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8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组织再生的一个可靠来源,但其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这限制了MSC的应用潜能。组蛋白脱甲基酶,又称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A(KDM2A),是含有Jmj C结构的组蛋白脱甲基酶家族的成员,该家族进化保守且表达广泛。有研究表明KDM2A能调节MSCs的增殖和成骨/成牙本质向分化。KDM2A是否参与MSCs的其它多向分化还未可知。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短发夹RNA沉默KDM2A可以增强人根尖乳头干细胞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相关因子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p300/CREB结合蛋白(p300/CBP)在正常及早期胚胎停止发育患者绒毛中的表达及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正常早期妊娠绒毛、29例胚胎停止发育绒毛组织中IGF2、GCN5和p300/CBP的表达情况。结果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绒毛中,IGF2、GCN5和p300/CBP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绒毛(P=0.001、P=0.002和P=0.003);并且这些指标在胚胎停止发育绒毛中的表达,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563、0.622和0.563,P<0.00)。结论 IGF2、GCN5及p300/CBP的表达下调可能与早期妊娠胚胎停止发育有关,GCN5及p300/CBP的表达下调有可能参与早期绒毛发育过程中IGF2的表观遗传调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组蛋白乙酰化酶(HA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N活动性、炎性细胞因子等的关系,探究组蛋白乙酰化酶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共收入正常对照组(N组,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组(18例).狼疮性肾炎组分为非活动期(Ⅰ组,8例),活动期(A组,1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浆HAT、HDAC、IL-6、INF-γ水平;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HAT、HDAC表达与IL-6、INF-γ相关性.结果 Ⅰ组患者血浆HAT含量低于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HAT含量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3.67)vs(15.32±3.32),P<0.05],但Ⅰ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Ⅰ组和A组患者中血浆HDAC含量明显降低[(6.75±2.05)vs (17.08±6.46),P<0.05;(4.53±3.62)vs(17.08±6.46),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A组患者血浆IL-6、INF-γ均明显高于N组,A组患者血浆中IL-6、INF-γ均明显高于Ⅰ组.相关性分析,发现HAT、HDAC与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2和-0.665);而HAT、HDAC与INF-γ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1和-0.720).结论 LN患者血浆HDAC含量、活动期患者HAT低于正常人群,与IL-6、INF-γ呈负相关,HAT、HDAC可能影响IL-6、INF-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参与LN的发病.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巢蛋白(Nestin)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SFO)中的表达。 方法 成年8月龄SAMP8小鼠设为实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Nestin及SOX2在穹隆下器中的表达,同时设正常老化小鼠SAMR1对照。结果 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呈突起分布,放射丝状表达;实验组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深,丝状结构粗大,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细胞百分比(49.17±7.60)%较对照组阳性细胞百分比(16.33±4.4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染色深浅不一;实验组大部分阳性细胞染色较深,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62.17±20.27)%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36.00±16.20)%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双标染色,对照组SOX2散在分布,其间可见Nestin阳性表达,室管膜下区可见少量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实验组阳性表达强烈,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增多。结论 Nestin及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的表达明显增强,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在一定时期可能引起穹隆下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或分化增强,进而可能影响穹隆下器的神经生发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N2a)细胞中脑啡肽酶(NEP)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机制,探讨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2a细胞,以3μmol/L、5μmol/L DNA甲基化酶抑制5-氮杂脱氧胞苷(5-Aza-dc)及(300、500、700)nmol/L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分别处理N2a细胞48 h和24 h。采用逆转录PCR(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EP的mRNA、蛋白表达;亚硫酸氢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法检测NEP基因启动子区DNA的甲基化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检测NEP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结果 5-Aza-dc和TSA均能剂量依赖地提高NEP基因的表达(P0.01);5-Aza-dc可诱导NEP基因去甲基化(P0.01);TSA可增高NEP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P0.05),但不能明显改变NEP基因DNA的甲基化水平(P0.05)。结论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中NEP基因的表达受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不影响DNA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66.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不发生变化(即基因结构不发生变化)而表达发生变化的学科。表观遗传常见的修饰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与经典遗传学中碱基序列异常相对应,异常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可能会与各种疾病相关。近年来,急性肺损伤(ALI)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多种表观遗传修饰参与了ALI的发病机制,而一些表观遗传抑制剂的使用可以缓解ALI的病情。另外,非编码RNA也具有成为临床ALI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67.
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炎症调节机制极其复杂,NF-κB在不同的环境下,通过不同的翻译后修饰、协同组蛋白共价修饰以及招募辅激活因子参与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辅激活因子具有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对转录激活的调控至关重要,而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一直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其可使NF-κB对靶基因的特异性调控更加精确。两者协同作用在NF-κB亚基转录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8.
69.
组蛋白修饰模式的异常能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这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组蛋白修饰酶相关抑制剂可以抑制修饰酶的活性,逆转肝癌细胞异常的组蛋白修饰模式,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对组蛋白修饰、相关修饰酶及其抑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而且对于肝癌的诊断、防治和预后判断均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0.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颌腭部组织发育不全或发育受阻而导致的出生缺陷,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目前,表观遗传学在很多领域有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其在先天性唇腭裂中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更好地研究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本文主要从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和X染色体失活等方面综述表观遗传学在先天性唇腭裂中的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