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通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红曲中的抗肿瘤作用活性成分及相关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拓展红曲的治疗范围及开发利用红曲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药红曲的降血脂作用及其原理,并对市面上各种处方制剂(产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各种制剂的剂型、处方的组成及药理作用。结果显示,红曲的降血脂作用明显,并且在食疗和正规治疗用药方面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43.
林风  吴丽云  李慧 《中药材》2018,(2):490-496
红曲作为药食两用原料已有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并具有极高的开发前景。1985年首部关于红曲产品标准颁布,首次对所用菌种提出了具体要求。数十年的实践表明,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曲传统产品的传承,制约了红曲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该文通过研考红曲传统工艺中的菌种特征、分析红曲霉菌分类研究成果与红曲产业的关系、梳理红曲相关产品标准和生产规范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修订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建议,以推动传统"国曲"的传承光大和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在饮食控制的情况下红曲(RYRCholestin)对美国高血脂人群的降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开放标记,自身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187名美国高血脂人群入选(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0—4.92mmol/L,总胆固醇5.18—7.25mmol/L;男116人,女71人),162入完成试验。在整个试验中受试者遵照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的饮食要求。试验的前4周仅控制饮食,第5周至第12周连续服用8周RYRCholestin(每日2.4g)。[结果]经前4周饮食控制,血清脂质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口服RYRCholestin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分别降低16.6%,24.O%和25.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14.3%(P〈0.001)。显效率为79.0%,有效率为97.5%。停服14d(2周)后,血脂各指标回到试验前水平。试验中共发现可能与服用产品相关的、轻度的29项不良反应。[结论]RYRCholestin的耐受性良好,它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停服2用后受试者的血脂各项指标均恢复到试验前水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红曲复方制剂治疗痰浊血瘀型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为血脂异常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就诊的140例痰浊血瘀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血脂异常程度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服用中药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改善;总胆固醇(TC)边缘升高组以及升高组下降幅度分别为(11.59±12.26)%、(22.44±11.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边缘升高组以及升高组下降幅度分别为(18.78±15.26)%、(27.12±15.73)%;甘油三酯(TG)升高组下降幅度为(22.63±27.9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组治疗后较前上升。结论红曲复方制剂可改善中医证候,降低TC、LDL-C、TG,升高HDL-C。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探讨红曲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降脂灵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降脂灵胶囊和红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红曲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荞麦红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2周,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小、中、大剂量荞麦红曲,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荞麦红曲中、大剂量组小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荞麦红曲小剂量组小鼠血清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荞麦红曲具有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作用,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8.
红曲改善高血脂大鼠血液流变学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明  李悠慧等 《卫生研究》2001,30(3):173-175
为了观察红曲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以高脂饲料喂饲Wistar大鼠 ,同时以 0、0 6、1 2g kgBW红曲预防性给予高血脂模型大鼠 2 8天 ,并另设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 :大鼠明显形成高脂血症 ,红曲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总甘油三酯 (TG) ,并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红曲能够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 (IDEI) ,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 (AI)、血小板黏附率 (PADT)、5s 1切变率下全血粘度 ,对血小板聚集率 (PAGT)无显著性影响。提示红曲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从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芩连红曲汤辅治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予芩连红曲汤。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移酶、血清肌酐、肌酸激酶、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在连续治疗8周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 <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移酶、血清肌酐、肌酸激酶、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指标的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西医基础治疗联合芩连红曲汤,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血脂、血糖水平,临床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0.
神曲、半夏曲和红曲是仝小林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配伍。临床辨治高脂血症应抓住脾虚不运,邪实结聚的核心病机,标本兼顾。治疗时当辛开苦降,消膏降浊,调和脾胃寒热。在临床用量方面,神曲常用9~15 g以健脾和胃,消导调中;半夏曲常用 9~15 g以通泄消导,燥湿化痰而协助病理产物排除体外;红曲作为降血脂的靶药,其临床用量范围为3~15 g以健脾燥湿,消膏降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以上三味药可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胆固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