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3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1186篇
耳鼻咽喉   135篇
儿科学   137篇
妇产科学   241篇
基础医学   1518篇
口腔科学   367篇
临床医学   2362篇
内科学   2191篇
皮肤病学   240篇
神经病学   498篇
特种医学   6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412篇
综合类   7546篇
预防医学   1540篇
眼科学   202篇
药学   2263篇
  6篇
中国医学   1932篇
肿瘤学   195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943篇
  2013年   954篇
  2012年   798篇
  2011年   1125篇
  2010年   1324篇
  2009年   1559篇
  2008年   1726篇
  2007年   1145篇
  2006年   1059篇
  2005年   1860篇
  2004年   1767篇
  2003年   2569篇
  2002年   1067篇
  2001年   989篇
  2000年   831篇
  1999年   674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356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88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与染色体及P170糖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用端粒重复放大程序-酶标法(TRAP-ELISA)和热变性姬姆萨R显带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对37例AL细胞内端粒酶活性,染色体分析和P170糖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7例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70.27%,P170糖蛋白阳性率为43.205,染色体的异常率达54.00%,端粒酶表达与P170糖蛋白显示出一致性,端粒酶与P170糖蛋白均阳性者完全缓解(CR)率仅为14.30%,端粒酶阳性者其染色体的异常率达65.40%,而阴性者仅为27.30%(P<0.01),端粒酶阳性者CR率为38.46%,阴性者CR率为72.73%(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阳性的AL患者预后较差,端粒酶活性与P170糖蛋白呈正相关并且染色体的异常比较高,提示三者的高表达是影响AL临床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以Nakaya 氏之水平面QRS环偏前(Prominent anterior of QRS orce,简称PAF)的诊断标准,在1262例常规检查心电向量图中,有27例诊断为左中隔支传导阻滞。对其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做一分析。提出水平面QRS环诊断标准。2/3总面积指向左前方>30°或>45°。水平面QRS环的5 ms向量在+98°~110°。10ms向量在+89°~77°。T环方位在+38°~46。。QRS-T夹角在+17~22。。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端粒酶作为脑膜瘤标志物 ,在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TRAP ELISA方法定量检测 6 1例 (份 )肿瘤标本端粒酶的活性 (以ΔA =A4 50 -A690 表示 ) ,结合肿瘤的分类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良恶性及判断预后的标记物的可行性。另取正常脑组织标本 2 0例作为对照。【结果】 30例脑膜瘤中 ,2 9例脑膜瘤均未测到端粒酶活性 ;1例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 3 3%) ,ΔA =0 2 37;全组ΔA平均值 =0 0 49。 15例恶性脑膜瘤中 14例呈端粒酶阳性 (93%) ,ΔA =1 2 37~ 2 5 16 ;1例端粒酶阴性 ,ΔA =0 0 76 ,全组ΔA平均值 =1 6 30。 16例复发性脑膜瘤端粒酶均阳性 (10 0 %) ,ΔA =1 0 34~ 1 4 78,平均 1 2 5 5。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的端粒酶的阳性率和酶活性表达强度方面差异明显 (P分别为 <0 0 0 1、<0 0 1和 <0 0 0 0 5、<0 0 1)。 2 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激活在恶性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中是较常见的现象。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 ,在脑膜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克隆人胃癌细胞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片段并构建其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反义端粒酶RNA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H方法从人胃癌细胞株MKN-45中扩增出人hTR部分cDNA序列,将该片段分别正向和反向插入PEF6/V5-His-TOPO载体后构建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随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该正、反义载体转染入人胃癌细胞株MKN-45,用TRAP法观察后者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所克隆的基因片段其碱基序列与文献报导完全一致,且插入载体的方向完全正确。与正常对照、转染正义载体、空载体者比较,转染反义载体者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结论 本实验已成功克隆了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基因的部分序列并成功构建hTR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而且反义端粒酶RNA能有效降低人胃癌细胞株MKN-45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下腹部手术采用Joel—Cohen切口对预防非感染性切口裂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切口部位皮下脂肪层厚达4—5cm的妇产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采用Joel—Cohen切口;对照组46例,采用下腹正中直切口。观察切口愈合和脂肪液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组织厚达4—5cm以上下腹部手术切口,采用Joel—Cohen切口可以减少脂肪液化,切口愈合显著优于下腹直切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37.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以头、体位变化引发头晕目眩为主症的一类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病理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与颈椎退行性变以及血粘度增高有关。动脉粥样硬化使椎动脉管腔变细、管壁变硬;椎动脉受压易诱发血管痉挛,若有一过性心输出量减少或血压波动、血液黏度增加等即容易出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当椎-基底动脉血流不畅,供血不足时,常出现眩晕等症状。笔者近年来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6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道一家系中11例二尖瓣脱垂患者,对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Q—T间期延长的发病率及其发生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环氧化酶(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的hTERT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TER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fig71.11%,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孕激素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Her-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2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ER阳性表达有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TERT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57,P<0.01).结论 hTERT与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hTERT与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TERT表达与COX-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和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普遍的并发症,其通常导致终末期肾衰和很高的死亡率。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kB)是包含二聚体转录因子的家族其能调控包括炎症和细胞增殖在内的许多基因的表达。NF—kB可能通过高糖、高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脏血流动力学和遗传等多种途径参与糖尿病肾损伤的发生发展。靶向于NF—kB介导的肾脏损伤的治疗被认为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