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7篇
  免费   737篇
  国内免费   968篇
耳鼻咽喉   289篇
儿科学   403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1255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1241篇
内科学   1208篇
皮肤病学   351篇
神经病学   356篇
特种医学   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8篇
综合类   2644篇
预防医学   704篇
眼科学   247篇
药学   747篇
  30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1234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49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669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中国非综合征遗传性聋人群GJB6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GJB6基因[连接蛋白30(Cx30)-]在中国非综合征遗传性聋人群中的突变情况。方法:用特定引物对372例非综合征遗传性聋患者(其中295例分子病因不明,77例携带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和18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JB6基因的342kb大片段缺失del(GJB6〉D13S1830),并进行GJB6基因编码区扩增,以产物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突变检测及鉴定。结果:372例耳聋患者中未发现GJB6 del(GJB6〉D13S1830),其中1例发现携带GJB6基因点突变404C〉A,导致了氨基酸的错义改变T135K,多物种Cx30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证实该点位于Cx30高度保守的第3跨膜区。对照组中未发现同样突变。结论:GJB6基因突变在中国耳聋人群中整体发生频率较低,GJB6基因可暂不列为第一线耳聋基因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Mxi1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2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和2种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K562)Mxi1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Mxi1基因的表达,在11.5%(3/26)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和KG1细胞株中发现四处错义突变,发生突变的3例患者均于确诊后5个月内死亡.结论首次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发现Mxi1基因突变,提示Mxi1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3.
阿弗菌素产生菌SIPI-AV-9908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弗菌素链霉菌SIPI-AV-99081采用UV和NTG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得到一高产菌株和几个典型的突变株。高产菌株AV-h-360的阿弗菌素B1的生产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倍,AV-m-486和AV-m-796为阿弗菌素合成阻断突变株,它们都不能产生天然的阿弗菌素。  相似文献   
74.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是一种Mr为50×103的单链糖蛋白,有379个氨基酸残基,3个N型糖基化位点。构建PAI-1糖基化突变体,以便研究糖链的功能。用寡核苷酸定位突变技术将3个糖基化位点209,265,329位进行突变,把3个糖基化位点都发生了突变的PAI-1cDNA组装到真核表达载体pSV2中,得到真核表达质粒pZH-p1-M3E;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dhfr-)中进行短暂表达,用发色底物法和夹心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PAI-1的活性和含量。结果:糖基化位点突变的PAI-1能在CHO细胞中表达,但表达水平及活性较低。非糖基化PAI-1的活性和抗原分别为4.34IU/ml和3.15μg/L结论:用寡核苷酸定位突变方法获得了PAI-1糖基化突变体,并且在CHO细胞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75.
76.
用计算机辅助分子片段评价程序分析了59种有机磷化合物诱发沙门氏菌回复突变的资料。发现:有机磷诱发沙门氏菌回变与带甲基的分子片段有关,而带乙基分子片段的有机磷的阳性概率极低;磷酰基上的氧原子似有增强诱变性的作用,硫代磷酰基上的硫原子则似有减弱作用。提示:在这些相关片段中,甲氧磷酰基片段与有机磷诱发沙门氏菌回变相关,可推荐为有机磷诱发阳性的特征描述符;而乙基硫羰磷酰基阳性的概率极低,为阴性结果的描述符。  相似文献   
77.
78.
采用CHO细胞HGPRT位点突变测定系统观察了核黄素、尼克酰胺和锌等微量营养素对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致细胞突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核黄素(2.6~13.0μmol/L)或尼克酰胺(40~120μmol/L)可显著抑制MBNA的致细胞突变作用。联合应用核黄素、尼克酰胺和锌效果更佳。提示:核黄素等微量营养素可能具有阻止细胞癌变的作用,为应用微量营养素干预治疗癌变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检测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检测p53基因点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作SSCP分析,检测20例结肠癌肿瘤标本p53基因第7外显子PCR扩增产物,并与传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用DNA序列测定判断其准确性。结果:20例结肠癌标本中,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出5例标本(Ca4,Ca6,Ca7,Ca8,Ca14)有突变,而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仅检出4例标本(Ca4,Ca6,Ca7,Cal4)有突变,测序证实经毛细管电泳所检出的5例标本均存在点突变。结论:对于PCR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更加快速、简便、敏感的方法,可应用于临床筛查基因点突变。  相似文献   
80.
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BC和PCR-SSCP法在48例NHL中研究p53基因外显子5~8中发生突变的类型、频率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病理分型、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突变型p53蛋白在NHL中的阳性率为41.7%,其中在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DLCL)为75%,在非DLCL为35%,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NHL中PCRSSCP阳性主要见于DLCL,检出率为15%,在非DLCL中PCR-SSCP均为阴性(P<0.05)。表明国人NHL,尤其在恶性程度很高的DLCL中存在p53基因突变,各型NHL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