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7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1367篇
内科学   1152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415篇
综合类   2186篇
预防医学   265篇
眼科学   340篇
药学   747篇
  14篇
中国医学   251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538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高血糖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治疗的2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高血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患者血糖控制满意。术后肺部感染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病死1例。结论选择简单易用的血糖控制方法,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前臂肌肉内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其手术护理。方法15例患者中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岁,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将甲状旁腺碎片植入于肱桡肌。结果 术后血PTH、ALP、血磷、血钙都有明显下降。 结论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前臂肌肉内移植术是治疗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适宜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后,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患者,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围术期的出血、输血和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CABG的患者86例,其中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手术当日的患者38例(组1),停用3d的患者48例(组2),选择术前停用5 d以上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组3)。比较三组的术中、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二次开胸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组1明显高于组2和组3[(867.63±215.72)vs.(426.08±135.35)vs.(275.00±85.23)mL,P〈0.05],组2虽然高于组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住院死亡、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急诊CABG术前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当日会明显增加术后失血量,术前3 d停用较停用5 d以上不会明显增加围术期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患者在急诊CABG前应该综合考虑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肺复张(LRM)治疗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纳入了2012年1 ~12月106例年龄≥60岁的首次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岁(60~75岁),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对照组,53例)及肺复张治疗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按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分别于入住监护室后1h及2h应用压力控制法(PCV)进行两次肺复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0I)、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定义为OI< 200,延迟拔管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24 h.结果 全部患者无住院死亡.治疗组患者入监护室后3h及试停呼吸机前OI明显好于对照组(272 ± 45比251 ±48及287±32比262 ±41,P<0.01),低氧血症(16例,30.2%比2例,3.8%,P=0.0003)、肺部感染(4例,7.5%比0例,0%,P=0.041)、延迟拔管(9例,17%比2例,3.8%,P=0.026)以及拔管后需无创机械通气辅助(12例,22.6%比3例,5.7%,P=0.01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LRM的患者.结论 术后早期适当肺复张治疗可改善老年OPCABG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建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动脉桥血管动物模型,为研究冠脉搭桥手术中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和生理功能建立实验平台.方法 家兔10只,12个月龄左右,麻醉后分别获取右侧的股动脉远端及同侧的颈动脉各一段,二者长度相似,约1~1.5 cm.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内膜.适当处理后将股动脉血管段端端吻合至颈动脉缺损处,建立桥血管模型,而股动脉缺损血管由颈动脉替代以防止下肢缺血坏死.闭合切口,动物饲养3周后获取移植于颈部的股动脉和左侧的颈动脉,分别用于鉴定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收缩相似性实验以及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测.结果 所有家兔无死亡.移植的股动脉血管全部保持通畅,血管外径增粗,管腔扩张,与原颈动脉接近.镜下观察提示移植的股动脉血管壁增厚,平滑肌层细胞适应性肥大,弹性纤维明显增多、增粗.绘制桥血管静息张力-苯肾上腺素浓度收缩曲线,提示桥血管壁产生的静息张力与苯肾上腺素浓度成正相关,并且与颈动脉具有相似的血管收缩性.结论 我们建立的桥血管动物模型,可行性和重复性都比较好,对血管内皮损伤小,符合临床实际中桥血管级别的匹配以及血液流体力学要求.桥血管与原血管具有相似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96.
根据患者的需求,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组60例,70只患眼,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治疗组40例42只患眼,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完全一样,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有11例复发(复发率31.4%),进行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手术组的患者中只有4例复发(复发率6.9%),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的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米力农、酚苄明和硝酸甘油对人桡动脉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 收集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者的桡动脉标本,制成3 mm宽的血管环.利用Organ-Bath技术比较米力农(米力农组)、酚苄明(酚苄明组)、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并观察经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对致痉挛因素刺激的反应情况.结果 痉挛缓解实验中,硝酸甘油在痉挛桡动脉完全舒张时间上最迅速有效,与米力农和酚苄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酚苄明与米力农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药物组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效(P<0.01).痉挛预防实验中,酚苄明组产生静息张力的平均药物剂量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与米力农组(P<0.05);硝酸甘油组与米力农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酚苄明、硝酸甘油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痉挛,硝酸甘油对缓解已痉挛的桡动脉最有效,而经酚苄明预处理的桡动脉最不易产生新的痉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白血病早期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科共对14例allo-HSCT后复发的患者给予IL-2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3名患者随访13~24月(中位时间18月),未出现本病全面复发,无病生存率为92.85%。GVHD的表现均为Ⅰ度,发生率为35.7%。结论 IL-2是治疗allo-HSCT后早期复发的有效且重要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治疗后GVHD的发生率低、表现较轻。  相似文献   
999.
年龄对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术后腓骨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龄对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术后腓骨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厢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胫骨外伤性骨缺损、感染42例,其中≤19岁者19例,≥20岁者23例。比较两个年龄组吻合血管的腓骨术后腓骨形态的改变。[结果]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后,腓骨在其愈合过程中就有形态的改变。在这期间,≤19岁年龄组的腓骨形态改变更明显。术后2年,两组的腓骨形态增粗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年龄对吻合血管的腓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的移植腓骨的愈合过程期间,可能与红骨髓的含量和骨膜的成骨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成年雄性杂种犬14只,1.5~2岁,体重14~17kg。3%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后,取右侧阴囊切口,经阴囊中隔切除左侧睾丸,逐层打开右侧睾丸壁层鞘膜,检查其大小、形态及硬度无异常后,测量睾丸大小并作活检。取右侧腹直肌旁切口逐层进腹。推开右侧髂窝处肠管,打开后腹膜。妥善保护右侧睾丸血管及输精管后,暴露、游离长约3cm的髂外动、静脉,以备吻合。沿睾丸动、静脉逆行向上游离至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根部并以之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