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3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423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233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718篇
口腔科学   121篇
临床医学   637篇
内科学   853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230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77篇
综合类   2857篇
预防医学   1755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800篇
  4篇
中国医学   752篇
肿瘤学   16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591篇
  2004年   583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991.
丙泊酚预处理或后处理对缺氧鼠脑神经元保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作缺氧鼠脑神经元缺氧反应的模型,采用丙泊酚进行预处理或后处理,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脑保护效应,从细胞水乎阐明丙泊酚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取培养12天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缺氧组:置于37℃95%N2 5%CO2的环境中30min;③丙泊酚预处理组:于缺氧前60min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随后缺氧30min④丙泊酚后处理组:于缺氧后即刻加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的培养液,作用60min。三组在缺氧后1h、2h、4h、6h和24h分别采用MTT(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酶学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组比较各组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OD值)、NO(一氧化氮)产量和NOS活性。结果:①缺氧30min可使神经细胞活力下降,NO产量增高,NOS活性增强;②用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预处理和后处理的缺氧鼠脑神经元,其神经细胞活力在复氧后各时段均增加,两浓度之间无显着性差异;③用14μmol/L和56μmol/L丙泊酚预处理缺氧鼠脑神经元,在复氧后的前4h细胞NO产量和NOS活性降低,两浓度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而用14μM和56μM丙泊酚后处理的缺氧鼠脑神经元,在复氧后的前4h,只有56μM丙泊酚组细胞NO产量和NOS活性降低,而14μM组与单纯缺氧组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在缺氧条件下,用较低浓度丙泊酚预处理神经元,就可阻断缺氧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保护时间窗延长至缺氧后4h,故可产生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如果采用丙泊酚后处理的方法,则必须提高丙泊酚的浓度。丙泊酚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NOS活性和抑制NOS合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获得模拟脂多糖抗原表位的噬菌体环状展示肽。方法用抗鼠伤寒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2F4为靶分子,亲和筛选噬菌体随机环七肽库,双夹心ELISA及特异性抗原抑制试验鉴定阳性克隆。结果经三轮筛选,随机挑选38个克隆,其中34个克隆显示与2F4结合。鼠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可抑制噬菌体克隆与2F4结合,所有克隆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125~0.250)μg/ml。挑选10个克隆测序并推导氨基酸序列,其中7个克隆出现P-X-WAS-X-W保守序列;10个序列中非极性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71.4%。结论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可模拟鼠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993.
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linastatinUTI)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造成全脑缺血 5min ,然后恢复血流 ,造成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 2 4只沙土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Ⅰ组 )、缺血组 (Ⅱ组 )、预防组 (Ⅲ组 )、治疗组 (Ⅳ组 ) ,每组 6只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 2 4h时血清、脑组织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测定。采用SA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 ,各组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A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光镜、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 脑缺血组存活 2 4h时 ,脑组织、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下降 (P <0 .0 5 ,vsⅠ组 ) ;光镜显示 :海马CA1区细胞肿胀 ,细胞间隙增大 ,部分细胞核呈不规则固缩、深染。电镜显示 :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嵴断裂、边聚 ,多聚核蛋白体解体成单体 ,核膜模糊 ,核内染色质稀疏 ,边聚。Ⅲ组、Ⅳ组与Ⅱ组相比 ,脑组织及血清中MDA含量减少 ,SOD活性提高 ;光镜显示 :海马CA1区细胞间隙稍有增大 ,只有个别细胞核固缩 ;电镜显示 :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膜等膜性结构损伤减轻 ,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出现大量多聚核蛋白体 ,Ⅲ组和Ⅳ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94.
台湾学者在美国《休克》杂志上报道了比枯枯灵碱碘化美沙酮治疗脓毒症大鼠的研究结果。他们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复制了脓毒症动物模型 ;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 ,同时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和一氧化氮含量 ;测定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以评价肝损伤程度 ;记录 2 4 h死亡率。结果显示 :比枯枯灵碱碘化美沙酮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产生 ,促进白细胞介素 10产生 ,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和一氧化氮水平 ,减少肝损伤 ,降低死亡率。研究者认为 :比枯枯灵碱碘化美沙酮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可减…  相似文献   
995.
预测春季农田害鼠发生程度。方法:运用微机,对影响春季农田害鼠发生程度的前期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找出与发生程度相关性高的3个因子,即3月份捕获率、3月份雌鼠捕获率和上年12月上旬至当年2月上旬最大一次降水,然后用BASIC语言编写Fuzzy聚类程序进行运算,从而组建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论:1994年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6.
在前期用表面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制剂处方筛选基础上,通过建立尘肺动物模型,用生物发光技术从清除自由基能力角度对制剂进行处方筛选,获到了有良好表面性能和一定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人工重组肺泡表面活性剂制剂处方。该制剂有待经模型动物防治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997.
复方三根制剂对T739小鼠肺癌细胞CD44V6及MMP2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三根制剂阻抑LA795肺癌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为临床运用中药防治肺癌转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运用中药复方三根制剂(FFSG)灌喂戴有LA795高转移鼠肺腺癌的T739小鼠,进行整体实验性治疗。观察移植瘤内转移相关分子-黏附分子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MMP2和CD44V6高表达率在FFSG及CTX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差异(P<0.05)。结论 降低移植瘤内MMP2和CD44V6的高表达率可能为FFSG抗T739荷瘤鼠肺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8.
菊科植物C.indicum Linn.Vatke(CI)是广泛生长于西非的芳香草本植物。作者研究了CI水提取物对大鼠肝门静脉钙转移及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复合PCR鉴定沙门菌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门菌属于肠杆菌科,是具有鞭毛、能运动的革兰阴性杆菌,而且它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了加强口岸执法管理、缩短检验检疫流程和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率,本实验拟建立复合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验鼠伤寒沙门菌的方法,以求提高检验工作准确性和速度。本实验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对引物,建立了较稳定的PCR检测系统。本实验中,使用了不同的菌株作为比较,证实了系统特异性良好,并且从不同的食品来源检出的沙门菌,皆能被本实验系统鉴定检出。使用复合PCR技术,能快速、准确的鉴定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并且较之经典的鉴定方法,时间上提前了2—3d。  相似文献   
1000.
沙土鼠短时氧惊厥后行为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时氧惊厥后沙土鼠行为学的改变,探讨短时氧惊厥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沙土鼠暴露在0.5MPa压力的高压氧下,引起短时氧惊厥,首次惊厥5min后,减压出舱,在进舱前、出舱后即刻、24及72h各进行1次旷场试验计分。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压力对照组动物无惊厥发作,旷场试验得分无变化,氧惊厥组均发生惊厥,出舱即刻旷场试验得分12.38&;#177;4.90低于进舱前21.05&;#177;4.67(P&;lt;0.01),出舱24h旷场试验得分44.66&;#177;8.97则明显升高(P&;lt;0.01),72h旷场试验得分27.58&;#177;6.72有所下降(P&;lt;0.01),但仍高于进舱前(P&;lt;0.05):结论:氧惊厥后即刻精神行为受到抑制,其后精神行为兴奋性增高,24h达高峰,72h下降,短时氧惊厥对中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