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44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358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681篇
预防医学   21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97篇
  2篇
中国医学   239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导致皮疹的特点,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得利伐沙班致皮疹的病例报道文献,对病例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利伐沙班使用目的、使用剂量、联合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处理、预后等信息,以及ADR关联性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获得16篇文献(16例患者)。ADR患者男女比例为1∶1,>60岁老年患者11例(68. 7%)。16例患者中14例的利伐沙班给药剂量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12例患者联用了其他药物;5例(31. 3%)患者用药后第3天出现皮疹,3例(18. 8%)在用药10 d时出现。16例均出现全身多处散在红斑,其中8例明确诊断为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及系统症状的药疹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血清病和神经性水肿;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5例患者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有关",11例为"可能有关"。结论:临床工作中要关注利伐沙班导致的皮疹,长期服药患者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辨证护理联合LG09(老鹳草)方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所致皮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均以口服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期间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LG09方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照组仅予以吡美莫司软膏对症处理。结果:LG09方治疗EGFR-TKI所致皮疹并配合及时的观察与正确的护理,患者在皮疹消退时间、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联合LG09方治疗EGFR-TKI致皮疹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3.
蒋兆荣  顾生旺 《肝脏》2014,(5):315-315
患者,男,42岁,因“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否认既往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硫普罗宁(商品名:维春,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及胸腺肽、还原型谷胱甘肽、参麦、克林霉素、多烯磷脂酰胆碱静脉滴注后出现发热、全身红色皮疹,予氯雷他定抗过敏,并停用参麦、克林霉素、硫普罗宁后,余药继续使用,患者发热、皮疹逐渐消退,为进一步排除过敏原,9~10 d 仅静滴两组液体,先使用泮托拉唑针未诉不适,后使用硫普罗宁输液后约15 min 出现发热,体温渐升最高达40℃,全身皮疹,感全身不适,轻度头痛,无畏寒,无咽痛、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无乏力、口周麻木,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9月4日未使用硫普罗宁药物前抽血查肝功能 ALT、AST 均正常,10日使用硫普罗宁后出现发热、皮疹,11日查肝功能 ALT 298 U/L,AST 183 U/L,考虑患者从9月6日一直在使用泮托拉唑针肝功能正常;也未出现发热、皮疹情况,而患者出现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仅在使用了硫普罗宁后,结合9月4日使用药物也有硫普罗宁,故从时间上排除与其他药物相关,遂考虑为硫普罗宁过敏所致,立即停用,再给予使用上述其他药物后,未再发生上述不良反应。先后给予保肝、降酶、地塞米松静滴、解热镇痛及物理降温等治疗,12日体温降至正常;22日复查肝功能 ALT、AST 正常。  相似文献   
104.
舒静  何强  陈芳  莫鑫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8):985-988
白塞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可以累及任何大小和类型的血管,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而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儿童白塞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强,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进展。本文对1例白塞病患儿的病情演变、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使临床医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快正确诊断,以便早期开展疾病管理,防治急危重症。  相似文献   
105.
临床资料 一、病史及诊疗过程 患者男,49岁,因"体检发现肺部阴影二天"于2010-06-14住院,平时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胸痛,无咯血,无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纳差、乏力,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35/80mmHg,神志清晰,呼吸平稳,精神可,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律齐,全腹平软,无压痛.  相似文献   
106.
季节性皮炎本病是一种季节性反复发作、由花粉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皮炎,好发于春、秋季节,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季节性突然发生,皮疹多局限于颜面、颈部,表现为轻度红斑、水肿,略隆起或伴有少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有的表现为眼周或颈部红斑,水肿不明显;有的还可为湿疹样改变,轻度苔藓化皮疹,时有糠皮样鳞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水痘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40例)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注射液15 mg/(kg·d),观察组患儿(40例)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注射液和阿昔洛韦注射液各15 mg/(kg·d),两组均治疗7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后患儿退热时间、皮疹结痂时间、瘙痒消失时间,治疗前后HAMA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结痂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HAM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效果良好,能较快改善水痘临床症状,减轻小儿焦虑情绪,治疗方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8.
患者,男性,32岁;主因双手发凉伴多关节疼痛4年,伴低热,体温最高达37.8℃,加重2月于2015年11月23日入住我院。查体: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面颊红斑,两肺未闻及干湿音,心律齐,肺部柔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双手指末端颜色青紫,皮温减低,指间关节背部可见红色皮疹。有触痛,双膝关节肿痛,双侧髋关节疼痛,腰背部酸痛,双下肢"4"字试验阳性。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注射液导致全身皮疹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后第8天出现全身皮疹的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治疗,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该例患者的皮疹与莫西沙星注射液的相关性极大。莫西沙星注射液导致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医师、药师及护士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