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广防风中苯乙醇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一  叶彩云  赵勇 《中草药》2017,48(19):3941-3944
目的研究广防风Anisomeles ind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防风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苯乙醇类化合物:广防风苷A(1)、圆齿列当苷(2)、毛蕊花糖苷(3)、肉苁蓉苷D(4)、3′-O-methyl isocrenatoside(5)、isocrenatoside(6)、山橘脂酸(7);3个为酚酸类化合物:香草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广防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白桦脂醇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SF-1)相关抗衰老基因 mRNA 的调控作用,探讨白桦脂醇对皮肤皱纹的修复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雌二醇组,白桦脂醇高、中、低剂量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Col)、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TIMP)1和2、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 MM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雌二醇组与白桦脂醇中剂量组细胞增殖率[(0.455±0.037)、(0.445±0.040)比(0.385±0.601)]增高(P<0.05);ColⅠmRNA[(0.960±0.012)、(0.929±0.015)比(0.842±0.014)],Col Ⅲ mRNA[(0.892±0.009)、(0.824±0.022)比(0.768±0.025)]、TIMP-1 mRNA[(0.938±0.026)、(0.878±0.035)比(0.796±0.022)]、TIMP-2 mRNA[(0.557±0.025)、(0.506±0.036)比(0.436±0.063)]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结论白桦脂醇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提高Col合成及相关蛋白酶的表达等途径发挥对皱纹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野生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分离纯化,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余甘子树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β-谷甾醇(4)、白桦脂醇(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甲酯(7)、3,4,3′-三氧甲基鞣花酸(8)、羽扇豆烷-20(29)-烯-3β,16β-二醇(9)、3-甲氧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10)、没食子酸(11)、吡喃酮[3,2-b]吡喃-2,6-二酮(12)、没食子儿茶素(13)、表没食子儿茶素(14)、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15)、3,4,3′-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12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9、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8、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4.
桦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五环三萜系化合物,它具有抗逆转录病毒,抗疟疾和抗炎特性。该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白桦脂酸对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模型的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实验的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模型(n=15)采用水动力转染技术构建,随机分为PBS对照组(n=5),白桦脂酸药物治疗组(n=5)及拉米夫定对照组(n=5),建模成功后次日分别予以白桦脂酸(100 mg·kg-1),拉米夫定(50 mg·kg-1),PBS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在3,5,7 d眼眶静脉后采血,ELISA法测血清中HBsAg及HBeAg表达,并在7 d后处死小鼠,southern法检测肝组织HBV DNA表达。结果发现与PBS对照组相比,5 d时白桦脂酸能明显抑制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HBsAg表达(P<0.05),与拉米夫定效果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白桦脂酸和拉米夫定对HBeAg表达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白桦脂酸和拉米夫定对肝组织HBV D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揭示了白桦脂酸能够抑制Payw1.3质粒急性感染小鼠血清HBsAg表达及肝脏内HBV DNA的复制。  相似文献   
95.
白桦脂酸醇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白桦脂酸醇质体的处方工艺参数,考察醇质体作为白桦脂酸经皮给药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白桦脂酸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白桦脂酸和磷脂的质量比、磷酸盐缓冲液pH和乙醇体积分数对白桦脂酸醇质体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径分析仪考察白桦脂酸醇质体的形态及粒径分布,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经皮给药特性,并与脂质体和10%异丙醇溶液比较。运用HPLC测定白桦脂酸含量,检测波长207nm,流动相乙腈-0.1%冰乙酸(70∶30)。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磷脂与白桦脂酸的质量比19∶1,磷酸盐缓冲液pH 7.4,乙醇体积分数30%;醇质体粒径94.3 nm,包封率86.3%;白桦脂酸醇质体12 h的累积经皮渗透量(108.33±10.26)μg·cm-2,分别是脂质体和10%异丙醇饱和溶液2.12倍和5.98倍。结论:醇质体作为经皮给药载体,能明显促进白桦脂酸的经皮渗透,效果优于脂质体,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及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傣药黑心树中白桦脂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2.1 mm× 100 mm,l.7 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体积比84:16)为流动相,流速0.4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 黑心树中白桦脂酸在2min内完全分离并进行了含量测定.结论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心树中白桦脂酸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同时减少溶剂消耗,与传统HPLC法相比,是一种更为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炒炭不同程度藕节炭中浸出物、3-表白桦脂酸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的变化。方法:浸出物采用水冷浸出和65%乙醇热浸出法;3-表白桦脂酸含测和特征图谱采用HPLC法。结果:水冷浸浸出物含量:标准炭>重炭>轻炭>超轻炭>生藕节>超重炭;65%乙醇热浸浸出物含量:轻炭≈标准炭>重炭>超轻炭>生品>超重炭;3-表白桦脂酸含量:轻炭、超轻炭、标准炭三者含量接近,均高于生品,重炭较低,超重炭未检测出;HPLC特征图谱:生品、超轻炭、轻炭、标准炭、重炭5个特征色谱峰均存在,但炒炭后各特征峰的峰面积变化不同,超重炭其特征峰均消失。结论:藕节炒炭至一定程度后水溶性浸出物、65%乙醇浸出物、3-表白桦脂酸含量均提高。HPLC特征图谱峰面积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白桦酯醇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对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癌SKOV3裸鼠移植瘤模型,将3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白桦酯醇高、中、低浓度组和顺铂组(阳性对照).21天后处死裸鼠,称取瘤重量,观察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移植瘤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高、中、低组抑瘤率为54.19%、35.75%、20.6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抑瘤率与顺铂组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各治疗组Bcl-2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调;Caspase-3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活化,其高剂量组表达与阳性药物顺铂相当.结论:白桦酯醇有一定的抑制卵巢癌生长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建立1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枣中三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聚合物键合的ODS色谱柱Ultimate XB-PAH色谱柱(4.6 mm×250mm,5μm)进行分离,以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电喷雾质谱负离子选择离子模式检测,对不同产地大枣中的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3种三萜酸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50.8~113.9 pg),分离度好(R≥1.7),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重复性好(RSD≤3.5%).结论:聚合物键合的ODS固定相可以对三萜酸同分异构体进行高效分离,并且HPLC-MS对大枣中的三萜酸含量分析,专属性和灵敏度显著提高,可满足实际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CIK细胞增殖及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10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CIK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活性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诱导前后CIK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接头蛋白76KD含有SH2结构域的白细胞特异性磷酸蛋白(SLP-76)、T细胞活化连接分子(LAT)的表达变化.结果 白桦酯酸浓度在0.08 ~ 10μg/ml时能促进CIK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CIK细胞PFP、GrB、CD10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白桦酯酸作用的CIK细胞,其SLP-76、LAT、ERK1/2的表达不同程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CIK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活化SLP-76、LAT、ERK1/2,上调CIK细胞表面PFP、GrB、CD107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