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4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99篇
临床医学   875篇
内科学   42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1421篇
预防医学   267篇
药学   397篇
  7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42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齐鲁医学杂志》2003,18(1):18-19
①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甲胎球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和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严重胎儿缺陷的关系.②方法用ELISA方法对832例1 6~21周妊娠妇女血清AFP、uE3和β-hCG进行检测,以筛查阳性病人.③结果14例胎儿被确诊为异常,其中唐氏综合征2例,无脑儿3例,脊柱裂3例,唇腭裂1例,腹裂肠外翻1例,孕中期自然流产2例,死胎1例,葡萄胎1例.总检出率为1.68%.假阳性15例,占被检人数的1.80%.④结论以上3种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产前诊断严重胎儿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
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临床迫切需要了解的实际问题。为此,本研究应用DNA含量流式细胞仪,AFP免疫酶组化标记和大鼠血清AFP含量的ELISA测定技术,从动物肝癌模型和临床研究两方面进行了探讨。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Wistar大鼠肝癌的实验表明,随着诱癌过程中肝硬变与肝癌的相继出现,肝组织中AFP阳性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血清AFP含量则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23.
肝癌术后监测血清AFP的临床意义(附7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肝癌术后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2年3月间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定期监测发现血清AFP阳性的70例患者AFP升高与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的关系。肝癌术后血清AFP升高可见于肝癌的残留或早期转移、肝癌的复发或转移、肝癌的再发以及晚期肝硬变4种情况。对肝癌患者术后定期作AFP检查,有助于检出AFP阳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残留及亚临床期复发转移,不仅适用于术前AFP阳性,而且适用于术前AFP阴性的肝癌患者。肝癌患者术后AFP下降,但不能降至正常,可能与晚期肝硬变肝脏内干细胞-卵圆形细胞代偿性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24.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早期多无临床症状,蛋白质、酶及细胞因子测定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铁蛋白(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lRA21—1)水平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72例肺癌患者和40例良性肺病患者的血清AFP、CEA、CA50、CA19—9、SF、NSE、CYFRA21—1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肺癌组患者CEA、CA50、CA19—9、SF、NSE、CY—FRA21—1水平高于良性肺病组,AFP对肺癌的诊断价值不大。NSE CYF、RA21—1的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六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高,但与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E CYFRA21—1的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检测法(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HBV-M)及AFP。结果:100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88例(88%),阴性12例(12%),HBV-M阳性者AFP水平高于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的比例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31.6%)(P<0.01)。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sAg、HBeAb、HBcAb阳性和HBV-DNA阳性最多,为56例(63.6%),其次为HBsAg、HBeAg、HBcAb和HBV-DNA阳性,为9例(10.2%)。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复制相关。  相似文献   
27.
1 临床资料歼击机飞行员,男,42岁,身高169 cm,体重78kg,体重指数为27.9。在疗养院健康疗养大体检中发现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阳性,间隔5 d 复查 AFP 仍示阳性。腹部 B 超示:脂肪肝。诊断为"脂肪肝,AFP( )"。2002年大体检时,也曾有 AFP 值稍高(27μg/L,正常值<25μg/L)。为进一步查明原因,遂送体系医院做全面检查。入院后,患  相似文献   
28.
乙型肝炎甲胎蛋白检测与重型肝炎预后指数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慢性活动肝炎患者输注人胎肝细胞悬液引起血清甲胎蛋白增高反应的初浓度为202±38.3μg/L,其半衰期为1.7天;分布池为6.9一10.2升。重型肝炎生存组血清甲胎蛋白显著高于死亡组,生存组甲胎蛋白与血清总胆红素呈非常显著相关,而死亡组两者无相关性。重型肝炎患者输注胎肝悬液后其血清甲胎蛋白进一步升高者,预后较好。取重型肝炎预后指数0.1为重型肝炎生死的截断点,判断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告值分别为79.5%、89.6%、84.8%和87.5%。重型肝炎预后指数的计算可作为判断预后与新疗法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9.
作者测定了44例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t)三项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液和血清的CEA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若胸液和血清的CEA以>15ng/ml为诊断界值,其敏感性为55.6%和43.8%,特异性均为100%。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的Ft高于良性胸腔积液。若胸液的Ft分别以男>480 ng/ml、女>264 ng/ml为诊断界值,其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66.7%。故可认为CEA及Ft在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而AFP在鉴别诊断中则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0.
符文锋 《海南医学》2003,14(3):25-26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PHC)的病人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AFP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HBV抗原抗体检测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法试剂盒。结果 210例HBsAb( )阳件PHC病人的HBV感染标记总出现率:HBsAg( )为90.0%(189/210),HBeAg( )为19.52%(41/210),HbsAb( )为3.81%(8/210),HBeAb( )为52.38%(110/210),HBcAb( )为97.14%(204/210),5项指标全为阴性者占1.43%(3/210),HBV总感染率为98.57%(207/210)。结论 HBV与PHC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HBV感染处PHC发生的重要危险团素,因此对PHC病人检测HDV血清学标志物是一项有价值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