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97篇
  免费   3341篇
  国内免费   900篇
耳鼻咽喉   903篇
儿科学   361篇
妇产科学   240篇
基础医学   2248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10025篇
内科学   4792篇
皮肤病学   450篇
神经病学   442篇
特种医学   32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4780篇
综合类   20323篇
预防医学   4445篇
眼科学   406篇
药学   7564篇
  107篇
中国医学   3658篇
肿瘤学   2729篇
  2024年   460篇
  2023年   1697篇
  2022年   1575篇
  2021年   2152篇
  2020年   2119篇
  2019年   2120篇
  2018年   1008篇
  2017年   1819篇
  2016年   2030篇
  2015年   2171篇
  2014年   3531篇
  2013年   3328篇
  2012年   3970篇
  2011年   3881篇
  2010年   3481篇
  2009年   3276篇
  2008年   3230篇
  2007年   2934篇
  2006年   2798篇
  2005年   2792篇
  2004年   2272篇
  2003年   2300篇
  2002年   1904篇
  2001年   1723篇
  2000年   1227篇
  1999年   1105篇
  1998年   962篇
  1997年   880篇
  1996年   894篇
  1995年   789篇
  1994年   562篇
  1993年   399篇
  1992年   331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72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6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41-164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7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口服甲巯咪唑,对照组37例使用丙基硫氧嘧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指标FT_3、FT_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甲状腺激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9.2%(P>0.05)。观察组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甲亢患者治疗时,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少、甲状腺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滋阴清热方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阴虚火旺证患者疗效、血浆内皮素-1、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阴虚火旺证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滋阴清热方治疗。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ET)、炎症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免疫功能(CD3^+、CD4^+、CD8^+及CD4^+/CD8^+)。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IL-2、IL-8及TNF-α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IL-2比对照组高,且对照组的IL-8及TNF-α比观察组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4^+/CD8^+与ET无变化;干预后,观察组的CD3^+、CD4^+、CD8+及CD4^+/CD8^+比对照组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ET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滋阴清热方治疗降低了血浆内皮素-1,减少炎症的出现,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究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择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62例,以其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不同模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81%)相比研究组(6.45%)显著更高,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的保证了手术效果,因此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分析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的一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3.5±10.6)min、术中出血量为(16.8±6.9)ml、手术切口为(4.0±0.8)cm、住院时间为(5.1±1.4)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9.8±21.6)min、术中出血量为(41.8±13.2)ml、手术切口为(7.8±2.7)cm、住院时间为(7.6±1.9)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能够减小创伤面积、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对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与肾上腺结节样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27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两组病例各期增强CT值,利用公式灌注值P=CT静脉期-CT平扫期、廓清值C=CT静脉期-CT延迟期、绝对廓清灌注指数APC=(C/P)×100%及相对廓清灌注指数RAPC=(C/CT静脉期)×100%得到相关参数,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鉴别两者的最佳价值。结果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直径较结节样增生更大;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病灶各期CT值均明显高于结节样增生,且两者灌注值P、廓清值C、APC及RAPC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灶位置、对侧肾上腺萎缩及动脉期CT值对鉴别两者无显著意义。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相似文献   
68.
陈灵芝  周乐  季晓君 《浙江医学》2016,38(11):862-864,86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心肌再灌注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5例AMI患者PCI术后血清T3水平,根据T3水平将患者分为A、B、C、D4组,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BG)。结果A组(重度低T3组)TIMI3级比例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G3级比例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T3水平(1.00±0.05)nmol/L、TIMI3级比例(32/46,69.6%)、MBG3级比例(24/46,52.2%)均低于男性患者,后者分别为(1.19±0.02)nmol/L、(143/159,89.9%)、(110/159,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女性AMI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较男性患者低。AMI患者T3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相关,监测T3可以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merican Collegeof Radiology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ACR TI-RADS)及声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中的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研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174例病例共174个结节,采用ACR TI-RADS评分系统进行分类,并对该174个甲状腺结节使用ARFI-VTQ技术检测其剪切波速度(SWV),依据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绘制(ROC)曲线并分析曲线下面积,判定最佳诊断分界点,分析ACR TI-RADS与ARFI-VTQ两者联合得出的诊断结果,对其诊断效能进行对比。结果: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结节96个、恶性结节78个。利用ACR TI-RADS分类诊断标准比较甲状腺结节的各种特性(包括形态、边缘、内部回声、钙化、结构),显示各种特性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VTQ-SWV为2.69m/s时,曲线下面积为0.88,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84.4%,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ACR TI-RADS+VTQ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时,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其特异性为98.7%、敏感性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8.7%、阳性预测值为98.8%。结论: VTQ 技术联合ACR TI-RADS应用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钢板固定术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在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钢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量较对照组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治疗中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