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7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华  徐丽文  吴华 《陕西中医》2007,28(9):1114-1115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茵栀黄注射液(由茵陈、栀子、黄芩甙、金银花组成),治疗本病90例,结果:治愈率95.55%。提示:本方具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相似文献   
82.
卢静 《福建医药杂志》2007,29(6):178-178
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用部位是块茎,性味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咳,消痞散结的功效,临床在选药时多采用炮制之品,经过炮制后的半夏,不仅能降低其毒性,还能缓解其辛温之力,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其药效有明显的区别。生半夏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服药后30分钟至2小时出现中毒症状,可表现为:口舌麻木,呕吐,不能发音,口腔烧痛肿胀,甚至呼吸困难,痉挛、窒息。其毒性主要在于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1],因此,半夏在入汤剂时,一般选用炮制之品。1炮制方法及质量1.1生半夏:取原药材,拣去杂质,筛去灰屑。生半夏呈类圆球…  相似文献   
83.
汪宁波 《陕西中医》1994,15(12):540-540
采用自拟聪耳汤1号和2号方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36例,总的有效率100%。提示两方分别具有疏风清热,行气开窍;健脾渗湿,行气开窍之作用。  相似文献   
84.
采用自拟脚癣八珍散(蛇床子、苦参、金黄散、青黛等)外用治疗手足癣106例,总有效率92.5%,西药对照组104总有效率82.6%,药敏试验表明,此药对三种最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郭新莉  李维明 《陕西中医》1996,17(8):341-342
采用清热利湿、兼以收敛、消食之法,自拟清肠止泻方(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苦参、苡仁、山药等)配合抗生素等,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50例,3d治愈率88%。总有效率为96%。其腹泻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对比,分别P<0.01,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方与抗生素合用,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6.
姜亦农 《中医研究》1996,9(1):11-12
本文就消渴病燥湿并见产生的病机进行了论述,认为脾虚不运、湿浊困脾为消渴病燥湿并见的病机基础,提出了化湿健脾、佐以养阴润燥为治疗消渴病燥湿并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7.
陈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欧立娟  刘启德 《中国药房》2006,17(10):787-789
陈皮(Pericarpiumcitrireticulatae)为芸香科植物橘(Cit_rusreticulate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又名橘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陈皮气香,味辛、苦,性温,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肌醇等成分,挥发油中主要含柠檬烯(Limonene),黄酮类主要为橙皮苷(Hes  相似文献   
88.
凉血消风散乃《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所载之方,是由消风散加减化裁而来。该方由生地、当归、荆芥、蝉蜕、苦参、白蒺藜、知母、生石膏及生甘草组成。方中当归、生地养血活血,滋阴润燥;荆芥、蝉蜕疏风透表;白蒺藜、苦参清热燥湿止痒;知母、生石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功在凉血消风清热,主治由于血热生风、风燥引起的湿疹性皮炎、荨麻疹、玫瑰糠疹等见舌红,脉弦滑数者。  相似文献   
89.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 an-shurica K itag.、龙胆G. scabra Bunge、三花龙胆G.trif lora Pall.或坚龙胆G. rigescens F 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搔痒、目赤等症[1]。龙胆除含有裂环环烯醚萜  相似文献   
90.
当归六黄汤一方见于<兰室秘藏>,主治阴虚有火,发热盗汗.症见面赤,心烦,口干唇燥,便结溲黄,舌红,脉数.由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7味药组成,具有滋阴泄火、清热燥湿、益气固表的作用.方中当归、生地、熟地能育阴养血,培本以清内热,用为主药;"三黄"泄火除烦、清热坚阴,用为辅药;佐倍量黄芪,益气固表,以止盗汗.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称此方为"治盗汗之圣药",朱丹溪称此方为"治盗汗之神剂",可见在明朝以前此方已被广泛用于治盗汗.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此方颇有心得,以下仅举典型验案2例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