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7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痉厥证的主要症状为神昏抽搐,手足厥逆。清代新安名医余国珮先生从燥、湿两端阐释病机,明辨虚实,再析寒热,对症施治。其治疗以燥者濡润,湿者宣化为总则,并注重顾护阴液,调畅气机。根据不同证型又以救阴缓肝、清润滋补、苦辛通降、通闭开泄等方法选方夺药。本文从痉厥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几方面阐述余国佩论治此病的特色思路。  相似文献   
42.
秦伯未根据《黄帝内经》思想,将各脏腑生理功能与病理表现相结合,认为水肿之为病,以肺、脾、肾三脏为主,涉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因而提出利尿、逐水、发汗、燥湿、温化、理气六大基本治法。同时认为此六法可因具体情况而出入变通,多种治法相结合,以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3.
佳节期间,家人、亲朋团聚,面对各种美味佳肴,难免会吃多喝高,加上零食糕点水果,不知不觉间就超出了肠胃所能接受的范围,易引发各种不适。下面教大家用几种简单的中医药方法来调理。消化不良吃得太多,容易引发消化不良,也叫积食或伤食。这时会感觉肠胃难受,胃胀反酸、恶心没胃口,还有口气、口臭。中药调理:主食吃太多,可用炒米茶。中医认为,炒糊米具有消积化积、健脾和胃、祛痰燥湿之功效,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口臭不饥、大便泄泻等。  相似文献   
44.
宣肺化湿法为祛除湿邪的一个重要治法,肺病湿则气不化,气化则湿化。该文讨论了宣肺化湿的理论基础,提出三焦之湿以宣肺化湿为先,明肺之特性,药选轻清流动之品,其中杏仁为宣肺化湿之要药,探讨了宣肺化湿法流化三焦湿邪的古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5.
<正>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指胃部、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近年来,随着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使临床日渐重视此病的治疗。临床上以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为该病主要治疗药物,但疗效尚不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本文就以60例患者为例,以此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中药材由于药名相似,外形、功效相近或同种药物炮制方法不同,在中药处方及调剂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淆,影响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现将工作中遇到的易出现药品混淆的几种情况举例加以说明。1药名相似1.1肉豆蔻、红豆蔻、白豆蔻与草豆蔻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红豆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燥湿散寒,醒脾消食。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  相似文献   
47.
<正>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化学结构式见图1)又名苦参素,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lasubine)下属七大类中的苦参碱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的分子骨架是由两个喹诺里西丁环稠合而成,主要是从中药苦参、山豆根、苦豆子等豆科植物中提取的活性单体化合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苦参,苦,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补中明目、养肝胆气等功效。国外对苦参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国内则始于1972年,  相似文献   
48.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告用脾胃学说作指导,用健脾益气为主,分别佐以化湿豁痰,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清热解毒,益肾滋阴等法,治疗颅脑术后癫痫发作、多发性脂肪瘤、支气管哮喘、异位性皮炎、乳摩尿、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收到满意疗效。提示脾胃学说不仅用于治疗脾胃疾病,还可用以指导临床许多疑难杂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4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MetS)、2型糖尿病(T2DM)、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疾病高发密切相关。随着肥胖和MetS的流行,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1]。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建立“肺脾胃肠”模型,探讨该模型在辨治内伤杂病中的潜在应用。 [方法] 通过综合性的文献研究,根据五行归属、生理结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等因素,建立了“肺脾胃肠”模型。并附上名家医案四则,进一步说明此模型的应用。[结果] “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为:肺、脾、胃、大肠在五行归属上密切联系;在解剖、经脉循行等生理结构上相连相属;在生理特性上燥湿相济、升降相应;在生理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气、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在燥湿失济、气机升降失常、水湿痰饮形成、情志致病等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所附医案皆是以“肺脾胃肠”模型指导治疗的内科杂病,临床疗效确切。[结论] “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充分,临证应用范围广泛,可为临床上治疗内伤杂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