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1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82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谭雪秋  杨小红 《新中医》2021,53(11):218-221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对洪钦国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进行探讨分析。介绍"一气周流"理论渊源、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病机及温胆汤方义,指出洪钦国教授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归属中医肾劳范畴,肾劳的病机以脾肾衰败为本,可概括为"阳虚,水寒,土湿,木郁",以温胆汤复中气枢转,维系四象,清浊复位。  相似文献   
72.
奚峰  朱萍 《新中医》2021,53(14):53-55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痰浊上扰证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痰浊上扰证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胆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对2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6.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痰浊上扰证老年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检查与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加味温胆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与人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表达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情况,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和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 组患者的血清 YKL-40、ficolin-3 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 YKL-40、ficolin-3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 组患者的 24 hSBP、24 h DBP、24 h DBPV 与 24 h SBPV 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 24 h SBP、24 h DBP、24 h DBPV 与 24 hSBPV 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83%(55/58),对照组为 82.76%(48/5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62%(5/58),对照组为6.90%(4/58)。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温胆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降低血清YKL-40、ficolin-3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刺和温胆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安全性指标(血肝/肾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血脂指标和相关临床指标(心绞痛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安全性指标(血肝/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针刺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可改善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血脂,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且无肝肾损伤,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5.
76.
浅谈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言其主治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进一步指出了温胆汤证的病因病机是"心胆虚怯,能事易警,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警胆慑,气郁生涎,与气搏,变生诸证。"从而扩大了它的临床应用。因此,温胆汤的临床适应症应包括“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等等。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之所以如此广泛,这是与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分不开的,这也是祖国医学“异病同治”治疗特点的具体体现。所以,凡属胆虚痰热者,选用温胆汤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对载脂蛋白E(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应,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4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脂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主动脉根部斑块明显,呈易损斑块特征,各给药组斑块有不同程度减轻;油红O和Masson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减小,胶原纤维含量升高(P<0.05),易损斑块趋于稳定。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黄连温胆汤中剂量组、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具有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78.
郝腾 《国医论坛》2016,(3):58-59
目的:探讨痰热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及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痰热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结果:中医学传统认识和现代研究均表明,痰热瘀阻为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机,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每获良效。结论: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环境改变,冠心病痰热证的发生逐渐增多,尤其在慢性不稳定型冠心病中非常多见,已成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79.
陈筱云  冯俊俐 《光明中医》2011,26(3):448-450
陈家礼教授是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善运用古方验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尤其在痰病的辨治上有独到见解。他强调“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对历代医家痰病论治的理论深入研究,遵古而不泥古,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80.
梦遗是男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少年。男子青春期血气方刚,对性知识一知半解,对异性心有妄想而又所愿不遂,以致思虑过度,或手淫自慰以求发泄,事后自责但又欲罢不能,日久则引起精神紧张,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