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212篇
  免费   28197篇
  国内免费   12106篇
耳鼻咽喉   4406篇
儿科学   8428篇
妇产科学   6617篇
基础医学   18921篇
口腔科学   6371篇
临床医学   149425篇
内科学   48925篇
皮肤病学   8209篇
神经病学   12295篇
特种医学   271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57篇
外科学   39264篇
综合类   273673篇
预防医学   63040篇
眼科学   9611篇
药学   138999篇
  1948篇
中国医学   88602篇
肿瘤学   20831篇
  2024年   3329篇
  2023年   12691篇
  2022年   12264篇
  2021年   17121篇
  2020年   18872篇
  2019年   18045篇
  2018年   8594篇
  2017年   19077篇
  2016年   20878篇
  2015年   25301篇
  2014年   50652篇
  2013年   45583篇
  2012年   52348篇
  2011年   55210篇
  2010年   52215篇
  2009年   51177篇
  2008年   61979篇
  2007年   52506篇
  2006年   48612篇
  2005年   52534篇
  2004年   42005篇
  2003年   46546篇
  2002年   35989篇
  2001年   22284篇
  2000年   16154篇
  1999年   13276篇
  1998年   11499篇
  1997年   11068篇
  1996年   10378篇
  1995年   10502篇
  1994年   8267篇
  1993年   5103篇
  1992年   3779篇
  1991年   3519篇
  1990年   2817篇
  1989年   2960篇
  1988年   579篇
  1987年   556篇
  1986年   417篇
  1985年   291篇
  1984年   187篇
  1983年   118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13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27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存在优势,可能逆转胃黏膜肠化和异型增生。本研究分析舒肝益胃汤对PLGC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03-01—2019-05-31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PLG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舒肝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幽门螺杆菌(+)者加用三联疗法,3个月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结局改善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生活质量量表(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SF-36)评分为(81.39±15.38)分,高于对照组的(68.02±17.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5,P<0.001。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结局量表(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评分为(83.81±10.02)分,高于对照组的(52.89±1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03,P<0.001。结论舒肝益胃汤能有效改善PLGC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与专业承诺、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探讨三者的相关性,为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325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量表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在其实习结束时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 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总分为(51.46±7.64)分、专业承诺总分为(88.11±5.02)分、自我效能感总分为(74.2±7.94)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护理能力与专业承诺、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后两者对临床能力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中专业承诺作为重要因素作用最强。结论 临床实习教学应注重培养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承诺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促进临床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及管理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从吉林长春市电子医疗数据库提取6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使用CDSS管理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有9家,共计3 296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未使用CDSS管理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有53家,按照1∶5的匹配原则选取16 4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就诊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管理后就诊次数、血脂异常检出率、降压达标率等指标;并对观察组基线就诊与末次就诊时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基线就诊时性别、年龄、BMI、合并症、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接受心血管病管理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每月每千人就诊次数[680(375,960) vs. 242(29,516)]、血脂检测异常率(57. 8%vs. 30. 0%)、高血压规范治疗率(81. 3%vs. 65. 1%)、降压达标率(69. 2%vs.55. 0%)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均P<0. 05)。观察组基线就诊时与末次就诊时比较,心血管病评估系数下降(5. 76±5. 28) vs.(4. 9±4. 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将CDSS系统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有助于促进降压治疗效果,提升患者预防意识,控制与改善其他心血管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比较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与传统同轴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10月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将患者分为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微切口组主切口长1.8 mm,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行直径约为5.0 mm的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用劈核钩劈核,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吸出术,自动灌注系统吸出残留皮质。小切口组角膜主切口大小为3.0 mm,术中植入常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行裂隙灯、眼底镜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电脑验光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手术源性散光比较,微切口组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微切口组组内术后1个月和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P>0.05),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在术后1个月保持稳定。在小切口组组内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 (P<0.01)。微切口组术前角膜厚度为(567±27)μm,小切口组为(564±25)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两组间角膜厚度变化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 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安全可靠,术后散光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头孢硫脒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扁桃体炎患儿86例,电脑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刺。比较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扁桃体大小、扁桃体充血、分泌物、咽痛、发热、刺激性咳嗽、阻塞感、腭弓充血粘连、出汗、口渴、倦怠、泛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主次症状消失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IgG、IgA、IgM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NO、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头孢硫脒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有效方案,该方案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7.
韩广淞  倪俊 《中国卒中杂志》2022,17(10):1120-1126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分支起始处进行性狭窄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将其分为缺血型、出血型和无症状型。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对MMD临床分型的流行病学特征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在成年患者中,缺血型MMD占有重要地位,无症状型亦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不同临床分型MMD的发病年龄、遗传背景、病理生理机制、侧支血管代偿、受累血管分布及其预后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总结了对MMD临床分型流行病学特征认识的历史演变,不同临床分型可能的遗传背景、病理生理机制和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为基于不同临床分型的MMD治疗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109.
脑梗死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除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关联外,还与过度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急性心脏病等有关,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时间窗有关,且需依据其病理周期设计对应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死率与致残率。因此,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显得极为重要。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脑梗死尚缺乏敏感性,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为功能性成像,可有效观察病灶特征、神经纤维束形态等[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DTI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每年因胃癌及其并发症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胃癌死亡人数>40%。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降低胃癌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胃癌的发病率有地区差异,本研究对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胃癌前病变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对胃癌高发人群的筛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8-01-01—2018-12-01门诊常规胃镜送检病理标本698例,进行常规HE染色,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切片进行判读,分析胃癌前病变类型及其所占比例。结果 698例受检者中,癌前病变患者166例(23.78%),其中萎缩性病变20例(12.05%)、肠上皮化生性病变122例(73.49%)及非典型增生性病变24例(14.46%);胃癌患者64例(9.17%);胃炎症及其他病变患者468例(67.05%)。64例胃癌患者中,腺癌46例(71.88%),其他类型癌18例(28.12%);男54例(84.38%),女10例(15.62%)。随着年龄增大,胃癌前病变率及胃癌患病率升高,χ~2=18.4,P<0.05。结论沈阳市铁西区自然就诊胃镜检查患者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密切观察随访对象应为年龄>45岁、病理检查指征应为不完全性肠化生或家族中有消化系统肿瘤病史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