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5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消渴病定义及辨证分型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病诊断概念的规范化进行了探讨。指出此病诊断规范化应包括病名定义的规范化和辩证分型的规范化两项主要内容。提出制定规范化应遵守三条基本原则:①概念明确,特异性强,不易与他病混淆。②简单明了,易于普及推广。③便于总结经验,便于中西医交流。建议废弃广义消渴病概念,采用狭义概念,使中医消渴病与现代糖尿病的同义关系明确下来。病名的定义要能揭示疾病的本质和特征,应包括病因病机、典型症状及变证和转归的内容。可作如此描述:“消渴病是由于气阴虚弱为本、燥热炽盛为标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尿甜、乏力、体重下降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发展性疾病。后期可因瘀血阻滞及阴阳两虚而变证百出,常兼有失明、痈疽、肺痨、水肿、胸痹、中风及手足麻木疼痛等变证,甚者可阴竭阳脱昏迷而亡。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糖尿病”。在临床繁多的消渴病辨证分型方法中,笔者认为以气阴辩证分四型为优,建议可取代传统的三消辨证,作为消渴病辨证分型规范化优选方案进行讨论。气阴辨证的四型是:①气阴双虚型;②澡热炽盛型;③气虚血瘀型;④阴阳两虚型。  相似文献   
92.
糖尿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以高血糖为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根据中医对消渴的认识、记载与描述与糖尿病极为相似,糖  相似文献   
93.
笔者用通络养阴法辨治消渴病肢痛症有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65例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1年半,最长21年。足趾皮肤变色9例,足趾变色破溃5例。诊断标准为双下肢或四肢末端出现蚁行、麻木或发凉,灼痛或针刺痛等异常感觉,有牵掣拘挛或无力等运  相似文献   
94.
刘完素的《三消论》是现存最早的消渴专书,它对消渴病诊治的主要贡献在于详实的论述致病机理,指出起因为肾水阴虚及脾胃虚燥,显相则为心火实热,较强调三消渴病的共同病机,不拘泥于三焦辨证,以寒湿之药补肾脾之虚,兼清心阳之实热,运方灵活且常以一方通治多消,对消渴病的诊治理论产生承先启后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5.
消渴病(糖尿病)以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两少(体力减少、体重减少)为其主证.然而,由于消渴病的病程长、延伸日久,损及的脏腑之多,併发症之广,病情的错综复杂之最,病理变化之严重,决非一般内科杂病所能比拟。本病目前国内外治疗难度较大,难以速效,很难寻找到一方一药所能通治到底,更难觅求彻底根治的疗法,有待医林有志之士进行研究的必要.为此,兹对消渴病六经辨证初探如下:笔者认为消渴病的辨证应当以六经辨证为宜。因为六经为三阴三阳之总称,人体之阴阳  相似文献   
96.
早在中国古代即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描述.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就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记载:“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也有“消渴重,心中痛”的记载.  相似文献   
97.
<正>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学有从"三消"辨证,有从脏腑辨证,有从气血阴阳辨证,有从痰湿瘀毒辨证,还有分期辨证,各具特色。近年来从脾胰论治者越来越多,尤以"脾虚致消"的观点,被众多医家所接纳。本文参阅了古代、现代中医典籍,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探讨从脾胰论治糖尿病的病  相似文献   
98.
<正>1刘完素消渴病论要金代刘完素考《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补燥一条,总的精神是六气皆从火化。他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他注解道:"枯,不荣生也;涸,无水液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和也;皴揭,皮肤开裂也。"并指出消渴之病和燥热有  相似文献   
99.
消渴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该病多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及劳欲过度等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而致,其发病以阴虚燥热为始,病程日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晚期阴损及阳,乃至阴阳两虚。曹玉山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现代医学诊疗方法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治疗消渴疾病,根据消渴病不同病程及临床表现从虚、瘀入手,确立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的消渴病治疗大法。文章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方面介绍曹玉山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0.
《医学粹精》为清末湖北恩施名医汪古珊编撰。汪古珊(1842-1917),原名昌美,号改勉,湖北恩施土家族人。自幼颖悟,博览群书,在研读医书,行医济世之时,感当时恩施群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